本版导读
织得万匹布如瀑平凡岗位献丹心
23岁的挡车工马松玲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她发明的“马松玲处理断纬工作法”已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
本报讯 青年纺织女工马松玲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在平凡岗位多奉献,刻苦钻研技术,创造成功“马松玲处理断纬工作法”,被纺织工业部和全纺工会命名的这个工作法已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最近,马松玲作为我省最年轻的代表光荣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
今年23岁的马松玲,出生于纺织世家,1981年参加工作,分配到咸阳西北国棉七厂织布车间。一些好友得知后劝她说:“玲子,干织布噪音大,湿度高,会变聋患关节炎,趁早别去”。马松玲想,都不于织布,大家穿什么,再平凡、再艰苦的工作总要有人干。她高高兴兴向家里报了喜,当上了挡车工。
进厂8年来,马松玲年年出满勤,天天超工时。为了保证完成定额,她上班提前半小时到岗位作准备,规定45分钟吃饭时间,她只用一刻钟,有时干脆不关车,啃个馒头当顿饭。从1981年至今,她累计超产棉布6万多米,少出疵6700余匹,增产增收近20万元。
学技术他很有股钻劲。她利用工余时间到车间里练打结,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使打结速度提高到每分钟59个,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车间的工人师傅说,玲子看到别人技术上有绝招,非要学到手才罢休。为了提高处理断纬时的换梭速度,马松玲四处拜师取经,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践,终于在1985年创立了一种新式处理断纬工作法,把处理断纬速度从平均14秒提高到11秒,大大提高了织布机的工作效率。去年在上海召开的纺织技术观摩交流会上,来自各地的纺织专家认为这个工作法“准确、迅速、完满。”一致通过鉴定,并决定以马埝玲的名字命名这个工作法。纺织工业部已把“马松玲处理断纬工作法”拍成电视教学片,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赵峰
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