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差”上的“瘦人”
——记安康东站货运主任王培科
于少一
货运主任是“肥差”,人们都这么认为。
1987年7月中旬,王培科任安康东站货运主任。
安康东站货场是安康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点,每年有数十万吨的货物在这里吞吐。在当今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货运主任自然受到众人瞩目。然而,老王却得了个“瘦人”的绰号。
今年41岁的精瘦的关中汉子王培科用平静的语调把笔者也带到“昨天”:
1987年冬天,上任才4个多月的老王便遇到难题,一位老上级的亲戚手持“批条”找到老王要求运货,但货主发送的货物手续不全。在“人情”和原则面前,老王舍弃了“人情”。这位货主见事不成,忙掏出100元钱,也被老王严辞拒绝。后来老王亲自到老上级府上“负荆请罪”遭到冷遇,但心中一直坦然。
如今社会上回扣成风,身为货运主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老王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篇章。
去年5月,一个操四川口音的货主来到老王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王主任,我是制酱厂的,想在此地买一批蚕豆。如果你按玉米品名给我托运,我按蚕豆价的5%给你回扣”。边说便递上一信封。
老王慢慢推开信封:“只要手续齐全,我们尽力帮助。再给钱也不能违反规定”。
来人以为钱少,又掏一信封放桌上。
老王霍地站起:“收起你的信封吧!否则,你会后悔的!!”来人只好灰灰地走了。
今年夏天,货场附近一单位劳动服务公司刚成立,经理即差人送来两筐苹果,并捎上一句话:“刚开张,以后多关照”。
老王笑道:“话收下,苹果送回”。
在任二年多来,老王先后退“红包”十多次,价值7000多元。
王培科身为货运主任,想的不是冰箱、彩电、以权谋私,而是为货主服务,帮货主排忧解难。
去年11月的一天,湖北竹溪粮食局一位货主来找老王:“王主任,这次救灾粮多亏你们帮忙,我们在城里摆了几桌。前几次都被你借口拒绝,这次一定要去。”原来,去年10月竹溪县从外地调进大批灾粮,由于邻近的车站胡家营卸车能力有限,危急之中找到安康东站。老王在人员少、货位紧的情况下一口答应。当听说货主运输工具欠缺时,又多方联系。车间还成立了防湿小分队,保证灾粮安全转运。一个月中过手灾粮万余吨,未发生一次湿损事件。
老王望着货主真挚的笑脸,戏谑地说:“你忍心吃灾粮么?”
货主很是尴尬,但还是红着脸不走。
老王拉下了脸:“你这是让咱犯错误哩。”
今年元月,竹溪县人民政府把一面绣有“车站情暖万民心”的锦旗送给老王,老王把锦旗端正地挂在办公室。
在一些人眼中,身居货场主任能“上天入地”可老王的爱人和孩子至今还是农村户口。
1987年以来,老王连续三年被评为车站优秀共产党员。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来到他家。一家4口人除几床棉被,几只木箱外,最值钱的就是一台半新缝纫机和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了。
唉,这个“瘦人”。
本报与商洛工商银行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