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诗人的咏年诗
王蜀华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咏年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在这些咏年诗中,写得最好、最动人、最贴切、最形象的恐怕要首推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啊,在这喜庆万分的佳节里。人们多高兴啊!燃烟火,放鞭炮,扭秧歌,踩高翘,喝屠苏酒,换桃符,贴春联,打太平鼓。细细读来,仿佛看到:那些穿着古代服装的男女老少的一张张欢悦笑脸……。这首咏年诗,千百年来,倍受我国劳动人民喜爱,几乎是家喻户晓,堪称“千古绝唱”
从现存的古典诗词中,我们还可以领略和欣赏到很多着意描写春节各种风俗的咏年诗。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这是晚唐诗人罗隐描写的“祭灶”风俗。
“欲知垂岁尽,有如赴壑蛇;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描写“除夕守岁”的风俗。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歌一曲。”“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这是苏东坡在江苏常州过年时,提笔描述大人小孩依次喝屠苏酒的风俗。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描写正月十五日通夜观灯的风俗。唐伯虎也赞誉道:“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传说隋炀帝看到“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灯照人”的观灯盛况时,趁着酒兴还随口吟了一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千古名句。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灯市行》)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描绘的苏州灯市的盛况。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这是清朝文人李调元描写“过大年,吃元宵”(即吃汤元)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