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经营者和生产者在共度难关中如何唱好“同心曲”?
请看——主仆咏叹调
本报记者桂维平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里,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和主人翁责任一致不起来。在基层采访中,记者发现:“主人”有怨言、“公仆”有烦恼之现象并非个别。他们只要打开“话匣子”,就会滔滔不绝……
采访手记之一在社会主义企业里,当“仆人”的厂长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与当“主人”的地位平等,同是企业的主人。但分工不同,职工是劳动者,厂长是管理者,二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在宝鸡市属某工业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工说:“企业兴衰与咱工人关系不大,咱是出力干活的,‘头儿’是坐享其成的。即使企业效益好,咱也是‘三等公民’,没劲!”伫立一旁的一位年龄稍长的工人说:“这会儿企业有困难了,才想起与我们共命运了,早干啥去了!”西安市灞桥区某商店职工说:“我们经理年终得奖一万多元,而我们人均不足200元,这不是‘主人’干活、‘仆人’发家吗?”
采访手记之二 人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能否度过经营难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素质。对此,西安电机总厂直流分厂厂长薛胜复感触很深:“坦率地说,现在职工积极性远不如五六十年代。尤其是使命感、责任感削弱,这是长期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滑坡所致。我厂有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工,组织上让他当民兵,他说舞刀弄枪的事儿咱不干。后来一打听,原来他已入了基督教。未来是青年的,不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专业素质,还谈何凝聚力?共度难关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采访手记之三 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厂长马新说:“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光靠发奖金,更重要的是靠民主管理,靠和谐亲密的干群关系。在领导与职工之间,要体现平等、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在和谐的气氛下,我们将省电子厅奖励厂领导的两万元奖金,全都捐赠给职工食堂和托儿所,职工对此感到满意。领导干部既要当‘公仆’,也要讲奉献。否则,怎能有感召力呢?”
采访手记之四 以发明“马松玲处理断纬工作法”而闻名全国的国棉七厂挡车女工马松玲说:“企业好比一条船,我们不能只想搭船不划桨,一旦船翻人落水,企业受损工人也受损。工人以干好本职工作为天职,为企业分忧就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靠企业来生存,企业靠我来兴旺!”“赵梦桃小组”第6任组长韩玉梅,曾以一个“兵头将尾”的爱心走上全国班组管理讲坛,她告诉记者:“常言道:‘患难之时见真情。’如果我们的一些厂长、书记,乃至车间主任、班组长在职工有困难的时候,都能充满爱心并伸出友爱之手。一旦企业有困难,职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采访手记之五 拥有近10万职工的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贾培英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和规模,基建行业的困难就更大了。今年缺口工程量达80多万平方米,一亿元的工程拖欠款使本来就紧张的建设资金更趋短缺,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尽管这是暂时的,但越是在这种逆境下,越需要我们来关心职工,爱护职工,解其忧愁,共度难关。为了稳定施工队伍的职工情绪,我们在银行支持下贷款500万元,重点解决困难企业的职工工资问题。同时,我们全面整顿施工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既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唤起了职工关心企业的热情。我认为,只要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干群共度经营难关,走出建筑业困境是大有希望的。”
采访手记之六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欧阳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央提倡‘过几年紧日子’的形势下,加之企业又面临‘非常时期’,发动群众共度难关的首要问题,就是经营者与生产者的收入不能悬殊过大。否则,很容易使生产者形成‘我干活,你得利’的被雇佣思想,不利于调动职工共度难关的积极性。我认为,组织管理企业得好,是全体管理者与生产者的行为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那种把企业效益的取得完全归结于某个人的作用,是偏颇的、不全面的,因为管理工作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靠所谓的‘企业家’一二个‘招数’,是很难奏效的。所以,走出困境,度过难关,要靠全体职工的团结奋斗,要体现在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平等、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