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1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坎坷里走出来的信天游 图片新闻 小幽默 一谜多猜 蔡芳 谁骗了人 宋耀如其人 路遇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坎坷里走出来的信天游

——记陕北民歌手李治文

张富汉

人们所熟悉的陕北民歌,大都经过了艺术家的精心改造,对那些散发着泥土香的地道味也许很少有人品尝过,至于那些长年耕耘在黄河畔、山旯旮里的民歌孕育、传播者,更是鲜为人知。绥德县名州镇五一村的李治文,就是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歌手。

李治文出生在绥德县无定河畔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六岁那年,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爷爷就带上治文,挑着担子走三边。天长日久,李治文跟哪些既是陌路又情同手足的大爷、大叔们学会了第一首民歌《拉骆驼》:

不唱那个山歌我心里闷,

唱上那个山歌我想亲人。

三月里的太阳哟红又红,

为什么赶骡子的人这样苦命。……

解放后,李治文同爷爷一起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故乡。他加入了边区政府业余剧团,无论他到哪里,只要有人吆喝:“治文,来段”。他就亮开了嗓子。每年春节的秧歌会,他总是伞头,带着秧歌队走东家,串西家,引吭高歌。

1952年春节前,中央歌舞团民间合唱队来到绥德同边区人民联欢,李治文、李秀芬兄妹俩演唱的《王贵与李香香》、《夫妻识字》、《兄妹开荒》,使那些专业演员大为惊叹。下台后,合唱队队长,著名艺术家王芳亮拍着李治文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唱绝了,跟我们一起去北京吧!”从此,他成了中央歌舞团民间合唱队专唱陕北民歌的独唱演员。

也许命运注定李治文不能离开这块黄土地。正当他在歌坛上崭露头角的时候,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却瘫在了病床上,他不得不含泪离开生活了六年的京城,回到那熟悉的无定河畔。在十分清苦的日子里,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仍能听到他那苍劲、惆怅的歌声。

无情的命运对李治文太刻薄了。1969年,这位坚强的汉子不幸患了白血病。人们都说:“治文没救了”

躺在炕上的李治文也绝望了。他想反正是个死,还不如死得乐乐呵呵。于是,他便低一声,高一声,从早唱到晚,谁劝也不听。说来也怪,他越唱,病越轻,一年以后,李治文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许多为他看过病的专家、教授得知后把他请去检查来、研究去,也无法解释他病愈的原因。所以,乡亲们便传说李治文的白血病,是唱民歌唱好的。

1984年,电影《人生》摄制组来绥德拍外景,偶然遇见了李治文这位农民歌手,导演当即拍板请他配唱插曲。一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使李治文的民歌唱出了黄土地,唱遍了全中国。

从此,年过半百的农民歌手李治文重新引起歌坛的关注。近年来,他先后为《巍巍昆仑》、《黄河谣》等影视片配唱主题歌和插曲。并多次在省地民歌汇演和电视文艺晚会上献歌。

听过李治文唱歌的人大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感情丰富、饱满,音调委婉、苍劲,使人犹如跟上他在那片古老而壮美的黄土地上遨游。1989年,在拍摄电影《黄河谣》期间,李治文为西影厂导演滕文骥唱了信天游《三十里铺》中一段四妹子思念三哥哥的老词:

前沟里下雨来后沟里阴,

因为想三哥我许了一口牲。

如今的神神咋蛮不灵,

不给凤英我来托梦。

茅坑坑里去把眼泪儿掉,

邻居家大嫂呀她把我笑。

慌忙来把泪蛋蛋擦,

就被邻居嫂张扬开。

滕导演听着听着竟激动得跳了起来,连声叫绝。他对李治文说:“我听过许多人唱这个歌,怎么都唱不出你那种曲里拐弯,地道纯朴的陕北味?”李治文没有正面回答,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3年,中央歌舞团民间合唱队到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老总们最爱听陕北民歌了。唱罢《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毛主席高兴地站起来拍着手说再来一个《兰花花》。在吃饭的时候,周总理把李治文叫到他的饭桌上语重心长地说:“民歌要保持民间特色,不要忘了你们陕北的黑豆钱钱饭。”

李治文曾整理出几百首民歌,遗憾的是有的在文革中被烧了,有的被近年来收集民间艺术资料的人陆续卷走了,拿的时候都说要帮他整理后出版,但走后石沉大海,连底稿也没退给李治文。一位好心的领导几年前曾交待有关部门派人为他整理,可至今没有落实。每当说起这些,李治文没有丝毫怨言,只恨自己年老不中用,只能借着无定河哗哗的流水声唱道:

火辣辣的太阳偏了西,唱不尽山歌我心里急。……

所以,只要有人来采访民歌,不管是中央还是省地的,认识的还是别人引荐的,只要上了李治文的门,他会马上撂下农活,让你把笔记本记完,把录音机灌满。

知道内情的人告诉记者,李治文为电影、电视剧配唱,从来不讲价钱。为电影《人生》忙乎了一整,在西安只领到一百多元报酬,除去路途花销,他用剩下的钱乐滋滋地为家里扛回两袋白面。有人说他太亏了,他不以为然。他说自己的最大愿望不是几个钱,而是唱尽黄土地的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