谑而不虐的价值错位谐谑曲
——喜剧小品《大米与红离粱》点评
陈孝英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喜剧小品。
它有完整的喜剧结构,即支撑全剧的喜剧冲突。艺术家让一名走街串巷叫换大米的小贩登台吼唱,却让一位受过美声唱法严格训练的声乐演员代替那小贩去完成吆喝换大米的任务,这就使得象征着艺术的“红高粱”和象征着非艺术的“大米”在错位中实现了价值的颠倒。这种价值观念的颠倒和错位构成了整个小品的支柱,为喜剧性格的展现和喜剧氛围的设计提供了驰骋用武的广阔天地。
《大米与红高粱》是一个滑稽(其美学特征是“味浓而旨浅”)为主要喜剧美学样式的小品,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它并不使人感到失之浅露。其奥秘,也许就在于艺术家所追求的哲学意识。小贩与演员的价值错位,反映了当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冲击。小品对艺术贬值的调侃,既可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不良现象的嘲讽,又可视为对艺术家敲响了自省和反思的警钟。通过一个似无深意、甚至带有一定偶然性的具体事件,艺术家使观赏者窥见到比事件本身广阔得多、也深远得多的意蕴和内涵。这种深沉的哲学意识和“味浓而旨浅”的滑稽动作一里一表,一凉一热,构成了《大米与红高粱》所特有的对立统一的美学风貌。
艺术家不仅具备哲学意识,而且力求具有宽容的意识。在两种艺术观念和两种价值观念的撞击中,艺术家把理解同时施予撞击的双方(尽管程度并不相同,据我理解,其同情似乎更多的还是在那位美声唱法的演员一边)。他通过喜剧所独有的种种手法着重揭示出这种撞击的社会内涵和文化背景,却并不勉为其难地去仲裁是非或解决矛盾,从而显示出一种现代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观念(这就是努力展示生活和性格的复杂性,而不用简单化的结论去掩饰或冲淡这种复杂性),为我们奉献了一曲谑而不虐的价值借位的谐谑曲。
《大米与红高粱》还显示了艺术家比较自觉的小品意识。它没有拉开独幕剧的架势或小戏的结构,也不追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完整,而是撷取生活流中的一个瞬间,抓住三个人物唱同一首曲子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局,将他们每个人一生的经历所积淀起来的文化教养都浓缩于这一瞬间,使之彼此碰撞,迸发出意蕴深远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小品以小见大、钥匙孔里看社会的特点。
《大米与红高梁》为观赏者和评论家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笔者的这篇短文只是对它思考的开始,而决不是思考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