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24日
第2版
02

拓宽门路 拾遗补缺 缓解压力 稳定社会

省国防系统劳司已成待业青年就业主渠道

本报讯 省国防系统在新的形势下注重做好劳动服务公司工作,缓解就业压力以稳定社会。全系统劳司去年开办各种就业前培训班120多个,安置待业青年8188人,劳司兴办的集体经济已成为待业青年就业的主渠道。

近年来,我省城镇劳动力增长过快,消化吸收能力较慢,去年全省待业人员达25万多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处于三线的国纺工业系统就业压力更大。省国防工办领导把安置待业青年工作作为大事来抓,一方面,由工办张树田副主任带队,东进南下,向沿海劳务短缺的发达地区联系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大力兴办“一厂两制”式的集体经济,扩大就业的吸收量。为确保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国防工办要求,要坚决清退计划外农民工和返聘人员。对返聘的离退休人员,除从事科技咨询、科技开发或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外,原则上一律辞退,这两类人员腾出的岗位由劳司组织的劳务队接替,安置待业青年。对以兴办集体经济为名,不安置待业青年的单位,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和其主管单位的责任。

为了使待业青年能迅速上岗,省国防工办下属各劳司以多渠道、多层次抓待业青年的就业前培训工作。他们根据社会需要,拾遗补缺,进行岗前培训,仅去年一年就开办服装裁剪、司炉、烹调等各种技能的就业前培训班120多个,培训待业青年3572人。

培训安置待业青年也为国防系统各单位劳司带来了活力,全系统劳司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饮食服务等生产规模体系,他们量力而行,从中、低档产品起步,不断抓产品开发。目前已开发生产项目和产品300多项,部分产品已获省部优产品和国家银质奖,有的已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去年系统劳司生产经营总收入达2.9亿元,创税利2155万元。本报记者 周新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