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的卫士
孙军
(一)
一个个眼疾患者进来了,在国营五二四厂职工医院二楼中医眼科的长廊内,汇涌成一股股人流。鹄候的患者凑在一起相互探问,“你得的是什么病?”“青光眼。”“嘘!这可是世界难题,医不好。”“你呢?”“视神经萎缩。”“哎,更难治,十有九眼睛得玩完。”八点钟上班了,人们紧随铃声涌进眼科,巨大漩涡中心,被团团围着的是年过花甲的陈维勋医师。
(二)
1984年下半年,陈维勋挂出了中医眼科的招牌。在她已年过半百时毅然放弃从事二十八年之久轻车熟路的内科医务,改行中医眼科,这不能说不是怪事,但她却有她的想法。
她的外祖父、母亲都是成都名眼科医生。她还是少年的时候,一位黄包车夫的故事,给她幼小的心灵刻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四川省夏季天气炎热,车夫由于长年在外奔跑,患眼病的人很多。一天,一位衣着褴褛的人由家人牵引前来求医。经检查后,这位连挂号费都付不起的车夫,患的是眼角膜溃疡,已半年不能见光,整日缩蜷在幽暗的蚊帐中渡日。经过她外祖父、母亲近两个月精心治疗,车夫的眼睛终于保住了。临行那天,车夫的妻子携带六个幼小的儿女,跪倒在医生面前,一片感恩声还加带着哭泣。
从此,陈维勋就立下了长大后做一名眼科医生的志愿。
1980年卫生部号召:挖掘祖国医学遗产。她的心掀起热潮:辽宁750厂38岁的邵师傅因患眼底出血,在北京某大医院一住就是三年,长期吃激素,人肿得变了形,而视力减退到只能看见自己的五指。后来是自己的老母亲医好了他的病,使其重返工作岗位。还有524厂某会计患青光眼,市内各大医院均跑遍,不见效,一看书就头痛欲裂,就诊时声泪俱下地哭诉……
眼睛是人类的心灵之窗,如果这里是一片迷朦,将怎样与外界相通……
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五二四厂厂长眼圈红肿,不时用手帕擦试,一问已有二十年之久的沙眼病史。她一月之内便医好了厂长的眼病,厂长大喜,批准建立了中医眼科。
(三)
用中草药医治人类“眼病”,在当时还是冷门。在人们的瞩目中,来看病的是五二四厂家属张×,陈大夫一问心陡然收紧,不来则已,一来就是棘手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细了解更挠头,老太太西安各大医院均跑遍,疗效甚微,甚至失明,当左眼又发病,面临失明威协时,老太太惶恐忧惧,千里迢迢进京赴沪,但遗憾而归,失望之余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找陈大夫。推吧,不能。收、治!
十月初诊,她大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用药三天后就有好转,老太太怀着欣喜的心情把眼药带回家去点。奇了!年底来查,病情完全得到控制,视力也由0.2提高到0.7。老太太抹一把老泪高兴地对陈大夫说:“多亏了您,我的眼睛保住了。”
陈大夫名声雀起,登门就诊者云集,每天接待几十名患者。一位患视神经萎缩病人,头痛十八年之久,用的止痛片可以装一脸盆,经陈大夫治疗后,头痛消失。患麦粒肿眼疾用中药可以免去注射抗菌素之苦,对于患结膜炎、沙眼更是首当其冲,这就是陈大夫妙手回春之术,是她亲自动手配制的十余种迪明眼药的功效。
陈维勋以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高明的医术和出色的成绩,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陈医生在给病人治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