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军地协作 定向培养 回炉炼“钢” 跟踪扶持
我省已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七万多名
本报讯 我省民政部门积极与部队协作,采取定向培养、回炉炼“钢”、跟踪扶持等形式,大力开发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73640人,他们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全省各个领域,成为振兴陕西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4年以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先后成立了退伍军人两用人才服务机构。他们利用每年征兵时机,主动和部队联系,向部队提供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配合部队搞好定向培养。各地军地两用人才服务机构,一方面与部队签订开发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协议书;另一方面主动与部队协商开发计划,形成征兵、育才、存才一条龙,使一些军地两用人才一回到家乡就能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许多区、县对一些专业技术不熟炼或专业不对口的人才,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不同情况,采取“回炉”补训、岗前复训、“借台”代训、改行重训、组织轮训等形式进行培训。到目前,全省已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近900期,参训人员达23292人。有些战士退伍回到家乡后,由于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不足,很难打开局面,各级两用人才服务机构配合部队积极帮助他们建点开业,跟踪扶持。有的部队还派技术骨干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目前,我省开发使用的两用人才已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由退伍军人两用人才领办、承包、和为领导骨干、技术骨干的经济实体、联合体已达2443个,已向国家上缴税利1700多万元,创外汇77万元。
本报记者 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