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6月2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采访,跑了题儿 “奖励廉洁”异议 图片新闻 赤心报国女博士——韦钰 秦陵的建筑材料 图片新闻 “死亡地带”女先驱——金庆民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秦陵的建筑材料

张文立

秦始皇帝陵的地下建筑和地上建筑,是砖木结构,而辅以石料。这是当时的生产水平决定的。

秦时高台建筑最时髦。即用土夯筑高大的平台,在上面建起雄伟的宫殿。据发掘陵西饮官遗址所见,夯土有达30多层的,每层原约7公分。在夯筑的平面上,再用夯筑成土墙。墙的内面涂有白粉,地面也涂着白粉或红色。墙的筑法同现在农村打墙一样。房的柱子粗大,约30——40公分粗,柱子下面是石头做成的柱础,即关中人说的柱顶石。秦陵北外城西有一片秦代的打石场,留有许多石材、铁锤等,便是修陵时的石料加工的地方。房子门框四周用砖来砌,地宫的宫墙用土坯砌成。土坯的大小较秦砖要大一些。秦砖比现在的砖要大得多,质地坚硬细腻,掂在手上沉重异常,敲起来声音清亮。过去有人用它来做砚台。历来有秦砖汉瓦的说法。

房子的椽上铺有席,席是人字纹的芦席,同现代的席一样。席上是板瓦。板瓦很大,长有60公分,宽有40公分,又厚又重。板瓦是仰面铺在席上。雨行板瓦的接缝处用筒瓦覆盖。椽头上的筒瓦前一个圆形的盖,盖着椽头,叫瓦当。瓦当直径16公分,可见椽是比较粗的。为了美化建筑,瓦当面上有各种图案,以云纹为主,还有叶纹等。这些图案朴素大方,为后代的考古家和文物收藏家所珍爱。清代末年,一个好的瓦当,可以卖到一两银子。房脊上是专门烧制的脊瓦。房子周围的道路是用河卵石铺的。

秦陵建筑中大的排水渠用的是陶制的五角水道,根据排水量的大小,用一排到三排不等。小的排水用圆形水道。院子里还有渗井。秦陵认官遗址的一个渗井就是用圆形水道同一个洗涤间相通的。用水是从井中取水。井口用砖铺地,井筒内用大型井圈一个接一个直到井底。秦陵西内城外一口井,距地面16米就见水。

这些建筑材料来自各地。木村多为松木,取自南山。所谓“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同骊山工程是同时进行着的。石材多为青石,来自北山。有一首歌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是由渭河北旬邑一带运来的。砖、瓦大多是就地生产,从砖瓦上刻写的字看,有些就在当地的焦家村烧的。有一个陶文上有“焦亭”二字,说明焦家村在秦代便是当时的基层政权中的“乡、亭、里”的一个亭的名字。此名由来久矣。有些是远一些的芷阳烧的。近年考古工作者在秦陵附近的岳家沟、下和村、陈家窑等地,发现了多处秦代烧砖瓦的窑地。窑不大,有农村一间厢房大小,两个烟筒,说明这一带曾经陶窑林立,以供建陵所需。

砖木建筑,易于起火。项羽入关,楚人一炬,遍地焦土,秦陵大火烧了九十多天。这是人民对秦代暴政的怒火。烧掉了秦陵建筑,一片大地真干净。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点滴材料,想象这些建筑的雄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