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她踏着梦桃的足迹走
要不是连续3年树为厂级标兵,彩照贴在生活区的光荣栏里,7000多人的西北国棉一厂很少知道这位终日与梳棉机为伴的纺织姑娘的身影中叠印着滚烫的阳光。
她是1984年底顶替母亲进厂的。刚进厂的时候,还无法习惯那繁重的操作,嘈杂的环境。她哭过,有时她想找个机遇一走了之。可说起来还有点怪,在厂里开展的学梦桃活动中,赵梦桃同志“老实干、下苦干、拼命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她,她找到了人生旅途的航标。当雪白的棉条从梳棉机流出时,她的心中也汩汩淌着欣慰和喜悦。
车间要求值车工提前15分钟进岗位做准备,她天天提前30分钟到岗。库区有36台梳棉机,工作场地狭小,不通风,三伏天室内温度高达37度。谁在这里干上一、两个月,轮班长的好话得说一大筐。可她在这里一干,就是半年,任务更是没说的,天天超额完成。1988年省级技术比武,她也名列梳棉工序的前茅,拿回了省级技术标兵的证书。
去年5月中旬,轮班人员紧得拉不开栓。她悄悄找到轮班长,提出多看七台梳棉机。轮班长吃惊地望着她:多看七台梳棉机,等于一个人干一个半人的活。一言重千金,她咬着牙干起来。小腿肚疼吃片止痛片,腰难受贴片伤湿膏,一个班比平常多超产1000公斤的生条。一个星期过后,她瘦了。
她讲不出大道理,总觉得个人的事小,厂里的事大,总觉得礼堂门前的梦桃塑像和自己的生活融在了一起。她上班6年来,满打满算只休了两个小时的病假,那次上早班硬让轮班书记看着打了两个小时吊针。吊针一拔,她又穿梭在梳棉机的弄档里。六度春秋,她就是这样踏着梦桃的足迹走过来了。她年年当先进,月月受嘉奖。
她是谁?她叫郭华,一位23岁的梳棉值车工,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
(李宝林 徐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