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7月10日
头版
01

纺织企业合同工为何“留不住”

前段时间,省纺织系统调查了西安、咸阳等7家大中型纺织厂,发现普遍存在合同工招得进留不住的问题,仅西北国棉四厂每年就有200名合同工自愿解除合同。

没有工作焦急,有了工作又不干,原因何在?笔者以为主要是:

一是轻工业不“轻”。如同一些工人说得那样:“纺织厂名为‘轻’、实为‘重’”。纺织厂细纱、织布车间的工人,一个班不仅要发现、处理上千个庇点断头,单就所走路程来说,就相当于由咸阳到西安。眼下,纺织企业主要岗位大都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若要多劳多得,上厕所还得小跑,在这种工作情况下,不少刚进厂的青工,由起初进厂工作时的“热”,不自觉地慢慢“凉”了下来。

二是固定工与合同工,在享受劳保待遇方面不同,固定工病了可转劳保,家属病了可享受半费医疗,而合同工则不行,只是比固定工多拿15%的工资性补贴。合同工年轻,大都处在生产第一线,成为纺织企业的骨干,脏活、累活、重活往往比固定工干得多,因之有埋怨情绪。

三是解除合同后,不少人经商挣大钱,形成攀比效应。在陕棉十厂调查时,劳资部门一位同志反映:他们厂招了一批合同工,一月培训未完就走了11人,其中有位合同工交完250元押金不几天,就解除了合同,跟人合伙经商挣大钱,别人一看也跟着干。

四是本人找到了比纺织厂更好的工作。在陕棉八厂调查时,一位车间主任从口袋掏出一位合同工的辞职申请,无奈地说:“你们看,这份申请我还未来得及向劳人科递,本人就已到五金交化大楼上班了。”

据了解,合同工“招得进、留不住”的问题,在我省各纺织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严重削弱了一线生产的力量,成为困扰企业领导和车间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张翟西滨 韩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