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也说《聊斋》
司马南
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改编成电视系列剧,这在前两年就开始了。对此,曾为我国这部古典名著能够通俗化,普及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而高兴过一阵。然而,看了先行拍出的一部分,我却实在不敢恭维。
看过聊斋的读者都知道,蒲松龄的这本书是以短取胜的,与洋洋四部头的《红楼梦》恰恰相反,每一篇的文字大都在四五百、五六百。四五百的文字,哪怕情节再曲折,人物再多,也终归有个限度。而观众今天看的这些系列片,有不少却是一个故事被分拍成两集,甚至三集,而且不知编导们如何采用的合理想象法,又无端造出了那么多三教九流来。
一部《红楼梦》,洋洋百万字,也不过拍了三十来集;托翁一部《战争与和平》,堪称辉煌巨著,拍了压缩成只有六七个小时的电视剧。如此提炼,无疑称得上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造,而将数百字的故事拉长成两集、三集,看来只能称为裹脚布。
古典名著而能通俗化,让由于文化低而无缘读此书的人们一睹《聊斋》,了解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这当然是大好事。但现在的问题并非通俗不通俗,而是浮浅,倘蒲松龄老先生九泉有知,我想是决计不敢领受“原著”这顶桂冠的。幸好,据说这部系列剧尚未全部拍完,就是已经拍完在电视台公映的,亦不过是试映的“未定稿”。那末,就算此文是鄙人提的一个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