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8月0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愧对了,华严寺 看客 周总理与日本岚山 “探险家慕望的目标”——秦岭羚牛 秦岭羚牛 昆明大观楼 广告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愧对了,华严寺

刘鹏

在樊川古道的八大名寺中,我唯独对“搔头寺”没有好感。

所谓的搔头寺,而今只留有两座灰白色的砖塔,孤零零地立在川道北面的少陵塬畔,毗邻着母校长安一中。

求学三年,时常从塬下经过,望一眼悬在半塬上的砖塔,有时也产生一些登临的欲念,但从未成行。相传它是唐代的一大名寺,香火曾盛极一时,可惜寺里养了一群风流和尚,糟践妇女,后被当朝发现,遂将其全部活埋,外面只露出头来,让牛拉着犁象犁地一样从他们头上犁过去——似“搔头”,将其处死,故尔此寺有这恶名。言者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我也就相信了。遂生厌感,每每从这里经过,投去的都是些鄙夷的眼光,觉得这二塔不过是昭示罪恶的纪念碑而已,从此打消了攀临的念头。

多少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来到这里。为了打发一段难熬的时光,我决定上塬去看看塔。

也许平时来这儿的人很少,上塔去的土路又窄又陡,凹凸不平。冒着炙人的炎日,我挥洒着汗水,拐来绕去地登到了塔前。多少个朝代的风剥雨削,塔砖灰白如土,失去了棱角。也许是长期受冷落的缘故,大塔的塔基平台被人扒走了一些老砖,少去了一个角。只有塔棱砖缝里的野草无人管似的疯长着,显示出几分生机和苍凉。在两塔前方有一块石碑,原以为是记叙搔头的原委的,过去一看,却大出意料。碑是解放后政府立的,碑上标明二塔为国家重点一级文物。碑文上说,该处曰华严寺,是佛教重要流派华严宗的发祥地。那座四面七层的大塔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之塔,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傍依的六面五层小塔为华严宗四祖清裕大师之塔,建于元代。唐、宋、元三朝,这里松柏掩映,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寺内钟竽之声悠然飘于古道,曾十分红火。不料清朝乾隆年间,华严寺依身的少陵塬发生了大滑坡,塬崩寺毁,往昔的繁华沉埋于黄士之中,只有幸存的这两座砖塔在这里形影相吊,孤寂地回味着昔日的历史。

浮华与衰落的一起一伏,使我呆呆的站在塔前说不出话来。华严寺何以成搔头寺,竟使它在我心中多年蒙垢受屈,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沉思。忽然,我灵机一动:搔头者,遭土之谐音也!千年古寺忽遭泥石流,被土掩埋,名噪一时的华严寺成了声名狼藉的“遭土”寺。好事者按照方言的谐音,将遭土演说成“搔头”,演变出这一段风流韵事来,添盐加醋,说得天花乱坠,竟也以讹传讹,流传至今。碑文虽矫正了我的偏信,证明搔头之耻纯属子虚乌有,但倘若不是亲身登临,这一偏见不知还要维持多久?而人生在世,如果判断是非只听一面之辞,那么偏听偏信造成的冤人枉事不知要发生几多?!

离塔下塬,我心中不禁一阵愧疚,道了一声:华严寺,愧对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