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别一种“搭车”
易歌
前些年,猪肉涨价的时候,猪油也暗暗跟着涨价;接着,用猪油作的糕点也悄悄跟着涨价。中央多次打预防针,把这种沾着边就想占便宜的做法叫作“搭车”——不许搭车!
政治生活中有没有“搭车”现象呢?请看《齐鲁晚报》日前的一则报道:“曾多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的青岛市集装箱运输公司汽车一队,在292名职工中竟有113名盗贼。其中90名案犯已处理完毕,判处结果是:死刑4名,无期徒刑1名,有期徒刑47名,缓刑31名,免刑7名。”在这个“汽车一队”,有盗窃行为者占职工总数约38.6%;有犯罪行为者占职工总数约33%——这两个百分比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说明如此之高的犯罪率,仅仅是在“汽车一队”,绝不能用这个百比去估价运输系统职工乃至全体职工的犯罪情况,否则,就要犯以偏盖全、以点代面、以个别代一般的错误;二是说明了在“汽车一队”这个实实在在的单位,犯罪率如此之高,却多次骗取了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这其中确确实实给我们在评比先进、分析每个单位的形势、识别干部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深刻教训。
不难设想,在“汽车一队”众多职工盗窃的丑行未被揭露之前,该队的领导在他们的季度汇报、年终总结、精神文明评比材料中,必定将本单位的犯罪率压到百分之五以下(过去我们常说好的是百分之九十五,坏的只是百分之一二三)甚至千分之零点几无疑——甚或报喜不报忧,全是好人好事。
这则报道告诉我们:绝不能允许基层单位在估计自己那里的形势时搭整个“大好形势”之车,从而欺骗上级组织,欺骗舆论,暗中去干或怂恿一些人去干违纪违法的事。
有一些基层领导同志无论对上汇报,还是对下报告,习惯于不疼不痒地说“百分之九十五是好的,坏的只是百分之一二三”或者“好的是绝大多数,只有极少数……”)。有的,是经过周密深入的调查研究,反映的是实际情况;有的,则是未作任何调查研究,心中无数,如此说显得既与总形势吻合而又有威慑作用,其实什么作用也没有;有的,则是用不少人习惯了的“搭车法”暂时掩盖自己那里一旦揭开将央及自身的一大堆问题。
没有数的准确分析,便没有质的规定性。在分析各个单位的各种情况时,都要实事求是,谨防“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