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山里的“蚕行长”
在镇安县柴坪区,只要商洛地区农行行长袁百勤一到那儿,蚕农们便这家喊进屋歇歇脚,那家请他喝杯茶,亲切地称他是“蚕行长”,那个亲热劲就甭提了。为什么山区的老乡对袁行长如此亲热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今年4月,袁百勤带着行里的两名同志来到柴坪区蹲点。这个地方沟壑纵横,崇山峻岭,唐代诗人贾岛有诗为证:一山来了一山近,百里无有半里平。可年过半百的袁行长,不顾前几年股骨骨折留下痼疾,一拐一跛地在山区走村窜户,一天也闲不住。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区6个乡、9个行政村、56户农民家中,调查研究。坐在土炕上和农民拉家常,蹲在田间地头和干部谈生产,到桑园查看桑苗,进蚕室了解蚕的生长情况,向柴坪区提出了制定桑蚕生产规划的建议,被区上采纳。他亲自动手起草了《柴坪区桑蚕生产6004工程规划》,为该地发展桑蚕生产制定出了宏伟的蓝图。有一次,袁百勤得知纸房村有几户蚕农没有能力整理蚕室,便和农行的几位同志一道,行走了十几里山路,先后帮助3个贫困户搬家具,打扫卫生,打浆糊,裱糊蚕室。在老袁的帮助和指导下,该村养蚕户骤然猛增数倍。
农民养蚕的积极性起来了,可又愁着没钱,不懂技术。袁百勤又同柴坪营业所的同志一起研究,从贷款政策上给予优惠,将今年区上发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的90%用于兴桑养蚕。蚕农家中有病蚕,袁百勤总是二话不说,便带上药品赶去喷洒药物,还帮助采取预防措施,使蚕农免受经济损失。
今年6月,柴坪区蚕茧喜获丰收,比去年同期增长26%。蚕农们背笼背着、箩筐挑着雪白的蚕茧纷纷来到供销社,山歌笑语声汇成了一片。蚕农们说:“应该给袁行长记大功!”
(步蟾 双荣 晋山 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