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9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亚运之光 寻找寂静 (散文) 图片新闻 一楼记 (散文) 亚洲雄风 图片新闻 十八岁的心 小幽默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寻找寂静 (散文)

丰光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到张翼德立马横枪当阳长坂坡桥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不禁令人回肠荡气拍案叫绝。这大约也是最早的关于利用声波武器的记载,虽然也明白那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文学的夸张。后来斗星转移,关于张翼德所引起的激动也逐渐平息。但几十年后当我越来越多地遇到跟声音有关的事情时,于某一刻的豁然顿悟之中,似乎对古人的描写又有了新的理解……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带着秋凉的雨丝断断续续扯下,还未起床就听到敲门声。进屋的是住在对门的几位离休老干部,一脸的凄凄惶惶,还未落座便大叹苦经:与家属院一墙之隔的纺织厂,新近又盖起一座大厂房,内装织布机上百台,24小时开工,噪音震耳欲聋。“你是记者,帮我们呼吁一下,要不我们这老骨头可就交待了。”看着他们满面愁容离去,不难想象当上百台织布机一齐在数十米之外开动起来时,是怎样地惊心动魄!

其实即使没有车间矗立在身后,噪音这个现代妖孽与城里人也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了。窗外有汽车,天上有飞机,大街上人声鼎沸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扩音器,我们周围的声浪如此汹涌澎湃,以至使人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听觉系统早已习惯于那强大而不知停歇的噪音了,而它所能忍受并适应的强度,使人们自己突然拥有了一个衡量标准时,竟也会大吃一惊。

暑热难当之时,朋友建议去山里暂避。约了三五好友,找到当地两位熟悉的山民,便进山了。一路走去,只为赶山民那如飞的步履,倒也不觉什么。晌午,至一古刹前歇息,坐定了喘够了,骤然间感到周围静得令人心惊。心脏的跳动可以清清楚楚听到,耳鼓里如刮风一般那是血液的流动。甚至鸟的鸣,松涛的叹息也只使人更觉得寂静。蓦然,向导吼声“走罗——”竟如雷鸣虎啸,在山间嗡嗡地回荡好久。

于是那一瞬间,童年时关于张飞喝退曹兵百万的印象立时有了新的顿悟。我想这绝不是故弄玄虚,古人生活的世界那样安静,除了自然的天籁,一切机械的电气的声响全无,他们的听觉神经一定非常灵敏又非常脆弱。一声断吼固然不至于退兵百万,但能使人肝胆俱裂跌落马下恐怕并非是太过份的夸张吧!

现代人早已适应了喧闹,以至根本忘记了地球本应是寂静的,当我们无意中置身于一个寂静的环境中时,所得到的感觉竟是新鲜惊讶无所措手足,这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而又无可奈何的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