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9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亚运之光 寻找寂静 (散文) 图片新闻 一楼记 (散文) 亚洲雄风 图片新闻 十八岁的心 小幽默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一楼记 (散文)

邓清华

那年单位分房,没人愿要一楼,日:“脏、乱、潮。”我想世间一切事物部是一分为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就自告奋勇要一楼。头儿们知之皆大欢喜,办事效率亦出奇的快。提出后仅三十分钟,住房证、钥匙便到了我的手里。

我来到新村,依房本所指,没费周折便寻到了“1—2”号。我开门,进,一脚踩在水里。细瞧,见两室一厅一厨全成泽国,忙脱鞋赤脚人内,检查所有龙头水阀,均拧得紧紧,不禁纳闷,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回家,取来畚箕、拖把,费半天工夫,终于将水除净。走时,却见门口有水悄然流人。极小,但持续。于是顺水找源,这才发现门口墙根“细细一线”与东邻居屋里相连。我愣愣想了一阵,出门,找来些水泥砂子,在门口筑起一道“防洪大堤”,心竟安然。岂不知这才是与各种脏乱拼搏的开端。

大概是我搬家后一月天气,住户们都先后搬来了,王头儿住在我家顶上。午休,我与夫睡,忽被雨声惊醒。看太阳火红,天空湛蓝。在阳光照耀下,雨闪烁着紫的、绿的、红的美丽色彩。二人胡涂。再看,却发现雨从二楼阳台直泻而下,似瀑布般。蓦然灵醒,知是“人工降雨”无疑。须臾风起,“雨”点儿竟潇潇洒洒飘进窗里。夫起身下床,被我制止:“人家刚搬来嘛,阳台挺脏。”我怕他出去惹事。

谁料,从那后,几乎天天午饭罢,头儿家便施展魔法“人工降雨”。无奈,我只好陪着笑,委婉劝过头儿夫人几次,但无任何收效。一次,脏水竟溅到我晾在窗外的衣服上。夫气愤,进厕所,拧紧了通向楼上的自来水阀门。此招真灵,从此,头顶便不“人工降雨”了。

夫洋洋自得,为掌握着楼上的供水大权而自豪:“不行,就拧阀门!”活脱脱一副“水霸”嘴脸。

安宁几日,又添烦事。此楼六层,两边均有阳台,便不时有瓜籽皮、冰棒纸、唾沫浓痰烟头儿天女散花般落下。对此专题,我与夫郑重讨论酝酿多次,得结论:一层对五层寡不敌众;只有勤清勤扫。

“治理整顿”卫生环境初见成效,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那次我病在家,有人敲门,开了,是位不相识的老汉:“李五住这儿吧?”我摇头……又过一会儿,敲门声复起……却是位年轻小伙,问当家的在不在。没等我答,小伙掀起衣角,露出一排排悬挂整齐的“石头镜”,仿佛军人腰间的子弹带……快六点时,门铃声起。我以为夫归,兴冲冲开了门,一脚跨进位黑脸膛、胳膊上吊花包袱的乡下女人。我愣,那妇女似熟人般开了口:“师傅,有旧衣服没?”

防了脏乱,忘了潮湿。那天,二人打扫屋里卫生。我将褥子揭起,一股霉味钻入鼻里,看时,见床上铺的纸霉烂后粘于褥底。褥斑斑驳驳,尽是黑绿颜色,赶紧将其晾晒。褥干,印痕却没消失,竟成一副“世界地图”。二人都后悔发现太晚。遂决定:三天小晾十天大晒。至今,“世界地图”仍是前几年那般模样。

当然,一楼也具许多好处。冬季保暖,夏季凉爽。我住一楼几年,没有买吊扇、台扇和落地扇,甚至一把折扇也没投资。因那二楼及其以上都是绝好的隔热层。不信,你来一楼试试,外面38℃,热得人满身流“油”,而在这里睡时还得格外小心,盖不好毛巾被便会着凉。

前天,我们买回一辆摩托。当我给一楼那五级台阶铺块木板,推着“轰轰”响的摩托进了房子,在场人都说一楼方便。我则“哼”一声:“岂止,还有天然空调器呢!”

是夜,万籁俱寂。我想想搬来一楼数年的好处与坏处,不由感慨。遂作短文记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