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几年“风骚”
司马南
题目,出自清人赵翼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感想,则是近日读了几本书,为作者创作上的短视化而忧虑。
一个时代,总该产生一些能够反映这个时代风貌,并经得起时间考验,令后人亦赞叹不绝的作品。为什么过去不少作品,能够今天读来仍令人亲近、感动?因为这些作品,正是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和那些人物精神面貌的。
然而,当今天我们宏伟壮阔的改革事业正需要作者们去大力记述、讴歌的时候,这样的作品却显得太少了。一段时间里,有些作者为了眼前利益,为了某些人并不怎样高雅的欣赏趣味,纷纷去生编硬造些荒诞离奇,或低级趣味的故事。炮制如许作品,虽说符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为作者为出版部门也赚得了钱,但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境界未免太低。据说,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书刊市场的管理,以及部分在社会上造成过“祸害”的出版部门的停刊整顿,那些以专事炮制荒诞离奇,低级趣味故事而领过几年“风骚”的作者,也顿时“江郎才尽”了。什么原因,正是目光短视所造成的恶果。
一个作者,生活在一个火热的年代,却不去写那些火热年代的生活,不写那些可歌可泣的事件,写那些可赞可叹的人物,却闭门钻营于怎样写才能赚钱,这样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只有与我们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保持住长久不衰的艺术生命。这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偏偏有人不懂,或虽懂却恰恰要违背这个理应遵循的艺术规律呢?
诚盼那些目光短浅的同志,回到火热的生活中来,让你的作品多领几年“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