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10月02日
第2版
02

一个敢打硬仗的工程队

很久以前,燕山群脉间就流淌着一条有名的大河——滦河。如今,这里飞架起一座长达1250多米的特大桥,承担这项工程的是铁二十局三处一段一队。

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1988年6月接受了这座特大桥的施工任务。两年来,他们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尝尽了酸甜苦辣,一座座22米高的桥墩终于拔地而起了。

施工伊始,正值炎炎夏日,即使外界温度只有30℃左右,他们站立的脚手架的钢管达40℃以上,而他们身着短衣短裤,无法避免不与钢管接触,常被烫得掉了一层皮。但大自然给予的考验还不止这些,那是大桥西侧大同台基坑开挖时,大量的地下水严重影响着施工的正常进展,当时又缺少抽水工具,段领导立即组成40多人的突击队,不分昼夜人工抢运水,偏偏天又连降大雨,泥水、雨水、汗水混杂着,侵袭着他们疲惫的身躯,可他们全然不顾,没有一个提前离开施工现场。他们苦战了十多天,终于迈过了这艰难的一步。

特大桥奇异的风采和秀美的雄姿,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大伙都说,工程获部优,李林该记头功。这位个头不高的辽宁人,是这项工程的专职捣固员,负责每一座桥墩内部的牢固和外部的美观,夏季,他抵着高温也得爬进空心的钢模板中,里面温度45℃左右,热得象蒸笼,可他凭着那种耐性和对工作的喜爱,在每一桥墩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今年4月初,他们为了抢在大黑汀水库26日放水之前抢修好36号台墩,20人的专业工班每天24小时连续作战。可日抽水量6000立方米的积水仍难于排干,挖掘机挖走多少沙又会涌回多少沙。许多人连着几天未合眼,有些几乎支撑不住了,但雷打不动的放水期限一天天临近了。于是一段所有的党员、团员和青年,分批投入紧张的战斗。15个昼夜,与时间赛跑,与流沙拚搏,终于在21日上午10时提前将第一盘岩砂浆灌注进36号基坑底部。

夜色吞没了群山,吞没了滦河。今年8月6日的夜晚,特大桥施工现场却如同白昼一般,他们正在这里冒雨夜战。24号台墩顶帽灌注一半时,本是骄阳似火,可临近晚上却降下倾盆大雨,这时如果息工就会使整个顶帽报废,造成1万多元的经济损失,他们怎能不心疼呢。工班长张兴旺身先士卒,带着大家拚命地干,雨水淋湿了全身,可他们验上却挂着欣慰的微笑。晚上十点钟另一半也灌注成功了。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在铁道部第一次质量检验中,滦河特大桥在13个样板工程巾名列第二。 (朱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