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画乡的一枝烛
——记户县退休美术教师山景明
说你无名,西安有不少画家是你的学生。刘志德、李凤兰、王京龙等这些功成名就的人,哪一个见了你不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师。你辅导的儿童,他们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外展出,加拿大皇家电影公司专为你辅导孩子绘画拍了专题片;你两次获得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还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在《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里,端端正正地记载着你的名字——山景明。自从1946年从省立师范美劳专科毕业,你就一猛子扎进了教育战线,与美术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你走到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有一批小画家。
你的那位曾获27次省级奖的学生张志强告诉笔者说,他是县一中五二级学生。当时,你给他们教美术。你备课是那么认真,讲课是那么细致。你为了让学生练好基本功,经常带着他们出外写生。如绿绸般的麦田,载歌载舞的元霄佳节,移山填海的劳动场面,都让学生画进他们的写生本。由于你的扎实训练,你的学生赵均龙、张志强、李步美三人被美院附中破格录取。一个小县城的中学,一次就有3人被录取,使西北艺术学院的教授们对户县一中刮目相看。张志强说,没有你的启蒙,他就不可能成为现在的画家,工艺美术师,他也就不会设计出1500多种布纹图案,为陕西印染业做出贡献。
许许多多农民画家告诉我,你对户县农民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把辅导别人绘画看作是自己的天职。你帮助建立了户县农民画协会,你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讲授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绘画人才。蒋村乡农民李万祥喜欢画画,根据他家住山边的优势,你让他进山挖树根研究根雕艺术。李万祥听了你的话,并不时地请教你,果然在根雕上成了气候,为户县农民画工艺品增添了异彩;大王镇姑娘小阎爱画画儿,在你的精心指导下,长进很快,有的画儿还出国展览。这位16岁的姑娘被省美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会员。
你在户县工人文化宫中主办的“百花争艳师生书画展”展示了户县国画与书法艺术水平。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烛与花》的画儿,红彤彤的烛燃烧到根部,却依然放射着光芒,右上角伸下了几枝铁杆,铁杆上缀满着花,那烛就是你,花就是你的学生。打从参加工作,你就没有假期,没有星期天。假期,你要举办美术教师学习班;星期天总是有学生登门求教。本来你就忙坏了,但你从1978年起又办了一周一画学习班。要上课没有教室,你就在你自己家里教,你教学不收学生的学费,纸张、颜料都是你的。一期50多个人年龄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等,有的上初中,有的上小学,你因人施教,因才施教,百讲不厌,诲人不倦。
几十年来,你辅导的儿童画在省市获奖100多人次,出国参展10多幅,有3幅还在国际儿童画大赛中获奖。
你老了,1980年就已经退休,但你还担负着户县教研室美术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最让你头痛的是一年两次的儿童画展,最让你激动的也是一年两次儿童画展。近几年教育经费不足,儿童画展一次只拨几十元。你就把用过的纸张,图钉捡起来以备再用。每次画展,你一人布置,一张张贴,为的是省工钱,但当你看到那一幅幅画为观众增添了乐趣时,你笑了,黑黑的脸颊笑成一朵秋菊。
在实行商品经济的今天,凭你的知识和画笔,可以成为“万元户”,可你却不。你说,你忘不了在入党时,你对党旗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甘愿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所以,你把辅导别人绘画看作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艺术人才。你不允许“铜锈”玷污你的画笔,你想的是为后代留下财富。你自己掏钱买了四块石碑,打算把你的《竹》、《兰》、《梅》、《菊》雕刻在碑上留下来。你打算一年雕那么几块,从自己做起,倡导户县的画家都这么搞,使户县成为世界稀有的绘画碑林圣地。大家为你的想法拍案叫绝。
山老师,你老了,但你青春常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你的写照。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