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1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满洲里的对外贸易 市中心煤卫婚房 图片新闻 洛源龙潭 遥望金门岛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满洲里的对外贸易

易旭东

自1988年以来,以中苏边贸为标志的中国边境贸易又进入了繁荣时期,以政局稳定、边境和平为前提的中国边贸,正越来越引起中外经贸界人士的关注。1989年东北、内蒙的出口交易会总成效额为4.94亿美元,1990年的交易会成交额为4.54亿美元,比预定计划指标2.5亿美元增长80%。满洲里在边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89年内蒙古边贸出口额已达7000万美元。尽管对苏、对蒙关税减半,满洲里海关1989年征收关税也达1亿多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国际“气候”的影响,也征收关税5000多万元人民币。

1988年1月,呼伦贝尔盟被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后,国门打开,边贸顺利发展。1988年下半年,对苏贸易合同额达4486万瑞士法朗;1989年,签约额直线上升达2.02亿瑞士法朗,比上年增长了3.5倍;到今年7月底,签约合同额已达2.4亿瑞士法朗。

苏联、东欧各国目前家用电器、轻纺产品和食品短缺,民用工业技术落后,而工业原材料丰富,重工业力量雄厚。对我国既有相对优势,又有所需求,互补性较强。这些国家硬通货短少,希望易货贸易,双方又增加吸引力。

呼盟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振杰讲了一件趣事:去年,海拉尔市(呼伦贝尔盟首府)某公司经理到苏联考察,因为穿了一件做工较为精细的牛皮夹克衫,被一加盟共和国外贸部长“如影相随”了三天,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临别,那位爱美的部长才羞羞达达地提出:他想出高价买皮夹克。

各外贸企业向苏联腹地挺进,突破了“边境地区”的范围,延伸到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北极圈、远东地区及东欧部分的米加地区。仅呼伦贝尔盟就已同苏的7个加盟共和国20多个州100多个贸易伙伴建立了关系。

对苏技术合作和劳务输出也发展迅速。1989年通过满洲里国门的输出劳务人员11554人,1990年上半年已达6875人。劳务人员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内蒙古和四川。且劳务输出呈上升趋势。有学者估计,仅是西伯利亚就缺8000万劳动力,今后几年内,将从蒙古需要600万劳动力。

如今,在漫长的黑龙江中苏边境上,现有8个口岸,其中5个是新辟的;在内蒙古原有的满洲里、黑山头口岸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额尔古纳河——水上口岸,它“冬夏长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