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薄毡深修五十年
——记书法家石宪章
国内书法界同道云集北京,石宪章也在其中。北京人甚傲,瞧不起外地人,尤瞧不起西北人。当然就更瞧不起石宪章。北京人喜道身份,其中一位问石:“在西安哪个单位工作?”“钟楼饭店。”对方一听便空灵一笑,扭身而去,那神态似是说:啧啧,饭店是出厨子堂倌的地方啊。该写字了,石宪章当仁不让。提起如椽之笔,引动丹田真气,使出50年薄毡深修之功,写下“精博”二字。周围人哑然。仅此二字,行家送他这样几句话:“一点成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石宪章现已60岁,西安钟楼饭店工会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内三家书协均有兼职。他10岁习字,蒙师为华世奎和张寒杉老先生,专攻颜真卿楷书,草、隶、篆兼之。他的字遒劲敦实,豪放雄浑,西安许多门面牌匾均出其手,有“长安榜书家”之称。
石宪章人无灵气,但却憨勤功夫,他的人和字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他的碑石作品立于黄帝陵后,黄帝陵文管所长慕字仰人,并以字推人,以为这石宪章必是温文尔雅,学究白面。结果一见大惊:“这分明是老工人吗!”黑脸大汉,不整边幅,见秃的头上寥寥些许卷发,不宽不窄的额头四道深长的雁纹,金丝眼镜下一双怒目,不张口使人畏之。
有人觉得石宪章的字死,便向一个行家念叨,这位行家指着石的榜书说:“你往字里看。”一看茫然。行家又说:“再往里看。”渐渐释之,继之彻悟。行家说:“看石宪章的字不同人有不同收获。就拿买东西的顾客来说,进了有石宪章牌匾的商店便格外觉得这家的东西可靠。”
有人对石宪章说:“西安的牌匾字全是你的了。”并说:“别人求字,不要轻易给,字不宜写多,多了便俗,俗了人厌,厌了不文。”石宪章漠然一笑,牌匾照写,求字照给。他一时不写就难受,就空虚,何况,他只有多写才能功深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