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和她的姐妹们
王永苗 翟龙
海拔3000米的祁连山下,盛产严寒,也盛产马兰花:“马兰花长半尺长,蓝格英英清水旁,不怕少氧不畏寒,霜秋唯她独自放。”就在马兰花的故乡,也有另外一首马兰花的歌:“马兰花开十里香”,‘马兰花’的芳名扬,人人争当‘马兰花’,兰(州)新(疆)线上是战场。歌里的“马兰花”叫胡友梅,铁一局机筑处土石方工程队的一位女工,新中国第一位女推土机手。1953年,在兰新铁路建设工地上,当胡友梅把孩子留给婆母走向工地的时候,丈夫拦住了她,说:“锅台就是锅台,女人就是女人,打眼放炮,驾机堆土是你们干的?!”她没有理,当她钻进推土机驾驶室时,男司机无一人敢和她坐在一起:“女人上房房塌,女人上桥桥倒,女人开车车翻。”胡友梅说:“女人能生真龙天子,还愁拨弄不了这铁疙瘩!”她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修理和驾驶推土机技术。从此,她驾着推土机和男司机一起肩并肩地从兰州推到新疆,从宝鸡推到成都,连续多年无一安全事故,1953年被评为局先进个人,1954年荣获铁道部“光荣的铁路工作者奖章”。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先进事迹,拍摄了一部电影,取名《马兰花开》。
五十年代初期,在铁一局,“马兰花”的姐妹们仅10多人,而现在发展到10430人,其中女工人7529人,女技术工人4574人,女科研技术干部715人。
40多年来,“马兰花”的姐妹们同男工一起睡干打垒、地窝子、破帐篷,进沙漠,钻山沟,逢山挖洞,遇水架桥,承受着长年野外、夫妻分居、孩子无人照顾之苦,足迹踏遍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修建铁路24条6499公里。为祖国的新线铁路建设立下汗马功劳。“马兰花”的姐妹们,几十年来一方面为国家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就其自身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已有1254人入党,13444人入团,6人被评为省级劳模,31人被评为局级劳模。70集体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3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690人被评为局级三八红旗手。
“马兰花”的精神不灭,“马兰花”辈出,“马兰花”遍及铁一局。“马兰花”式的女工王青云在兰州七道梁隧道排险中,悬石夺去她年仅23岁的生命。春节刚过,大秦线铁炉村隧道施工吃紧,被誉为八十年代的“马兰花”徐香玲得知这一消息后,探亲假还没休完,便放下不满周岁的孩子,赶回工地,开着翻斗车,连轴转了6个通宵,接着马不停蹄地又参加了大岭沟隧道的会战,又是48小时没有合眼,当最后一车石碴卸完时,徐香玲终因支撑不住,而昏倒在驾驶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