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4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职工的心声 时代的强音 图片新闻 焦裕禄的“硬”与“软”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谜语 曾正明 小幽默 爷爷奶奶和孙孙 周末摄影 一对篮球名将的悲欢离合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焦裕禄的“硬”与“软”

言速

在我们开展干部形象大讨论中,电影《焦裕禄》是一份生动的好教材。

焦裕禄到困难重重的兰考县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治“软”——县委领导的精神疲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县委成员思想混乱:有的想调走,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坐等国家救济,有的满腹牢骚。开县委会,焦裕禄二话不说,把大家带到火车站,察看在饥寒交迫中离乡背井去逃荒的灾民。其用意是让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干部,刺激干部,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良知,把腰杆硬起来抓工作。

焦裕禄有一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他深信:“改变兰考,关键在于改变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面貌,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而要振奋干部的精神,首先得自身硬。焦裕禄以他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同自然灾害斗,同错误思想斗,同自己的疾病斗。他的过硬思想和作风,感染和教育了县委一班人和广大基层干部。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冲毁了即将到手的收成。一些基层干部悲观绝望,哭声一片。焦裕禄拍案而起:“你们都站起来!七尺高的汉子,党的干部都咧开大嘴哭,叫群众怎么办?”振聋发聩,语重而意切。随后,他带头冲进风雨中,唱着《团结就是力量》,抢收粮食。有这样的领导,谁还敢示“软”?一场同风雨的搏斗很快就展开了。

在焦裕禄身上,还有“软”的一面:对老百姓,对在饥饿中挣扎的兰考人民,对贫病交加,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他送钱送粮,心慈语暖,情意绵绵,体贴入微,不惜冒着犯错误的风险为他们解决困难。这种对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热爱,同他对困难的铮铮铁骨,同他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的毫不留情,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这一“硬”一“软”,正是焦裕禄形象的感人之处。这一“硬”一“软”,在他身上是那么和谐地统一,正是有了这种“软”,他才能如此之硬。

而我们有的干部之所以谈硬的时候不敢硬,是因为他缺乏这种“软”,缺乏对人民全心全意的热爱和忠诚。我们每个干部,难道不应该以焦裕禄为榜样,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