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4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婆媳之间 谈谈“牢骚” 我的这片绿地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卧室勿放冰箱 姿势与性格 如何选购皮鞋 鱼肉不宜反复冷冻 广告 广告 糊涂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谈谈“牢骚”

马腾程

牢骚,就其词义而言,无非是抱怨、烦闷和不满而已。就其形式而言,有尖刻和俏皮,直接和含蓄之分。

牢骚,古而有之。对他人评头品足是一种牢骚,对某件事情说长道短是一种牢骚,埋怨工作、生活、学习不如意之处也是一种牢骚。

发牢骚人的心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发牢骚,只是借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过后仍然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有的人发牢骚,是为了提醒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注意和关心。有的人发牢骚是抱打不平,为他人讨个公道。有的人发牢骚则完全是因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牢骚尽管有时听起来酸薄、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但却是人们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情感的自然渲泄,是人们对自己周围世界的一种消极的关心和思考。仔细品味,其中不乏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牢骚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但牢骚毕竟又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是一种“涣散剂”。如果牢骚到处泛滥,必然会涣散人心,削弱人们的斗志,影响工作和学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人还是要心胸开阔一些,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见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不应以发牢骚为时髦,在牢骚中度过时光。但是,人民群众有牢骚,这正说明了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民主渠道还不够畅通。

做领导的要广开言路,给群众开辟更多的渠道,使他们牢骚有处发,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解决,把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