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 开胃及倒胃
方平
有人说,开会是开胃,此话不假。君不见时下那些大会小会,无不大摆宴席,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山珍海味,样样俱全。鸡鸭鱼之类的高、精、尖,对于那些习惯于隔三岔五赴宴解馋的“饮食菩萨”来说,自然是大饱口福。听说有些老饕,若长时间没人请吃,就馋得发慌,坐立不安,这大概是胃在“造反”罢。
但也有人说,开会倒胃。那些常年“吃会”的人,由于美食的引诱,加之是白吃,以致摄入了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饮进了过量的烈性酒,致使肠胃超负荷运转,功能紊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美味综合症”,倒了胃口。“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伏尔泰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民以食为天”。据科学家说,在正常环境中,健康人不吃不喝最多能维持17天,象美国医生赫伯特·谢尔顿忍饥挨饿达90天,毕竟是件希罕事,一般人是办不到的。原始人在用粗笨的石器采果狩猎的时候,他们所想到的恐怕只有延续生命,增强体质,以免被别的猛兽吞噬。这是“吃”的原始意义。可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吃”除了其原始意义,又增加了一些别的色彩。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中,这样描绘汉代帝王的宴飨:“当其宴享群臣之时,则庭实千品,旨酒万钟,管弦钟鼓,异乐齐鸣。九功入修,同时并舞”。这样的宴会,与其说是吃饭,不如说是张扬皇权!那些达官显贵外出巡视,其下属在“吃”上,首先想到的不是营养问题,而是集四海之珍奇,会寰区之异味,讨好效忠,以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吃请和宴请者,在这个问题上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有些领导及掌握着某些实权的人物,到了吃的场合,首先想到的不是生理的需要,而是面子的需要。如果没有名酒大菜,便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敬。鸡鸭鱼腻口倒胃,但不能少,少了有失身份;家常饭可口开胃,但只能在家里吃,在宴会上吃怕降身价。上面有这种心理,下面便层层加码,投其所好。把吃喝当作讨好的武器。这两者结合起来,不仅使吃喝风难以刹住,而且还有再上“新台阶”的危险。
至于开会是开胃还是倒胃,这要因人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有一条可以肯定:这样的“吃会”,必然“倒”社会风尚,“倒”党和政府的威望,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是改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