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许华发几多情
——记西安人民面粉厂厂长安学如
这是一间十年前建造的简易单元房,实用面积22平方米。然而,它容纳了四代的六口人之家。那拥塞的过道,侧身方能进去的厨房……谁能相信,这竟是西安人民面粉厂厂长安学如的家。
是他不愿住得宽敞、舒适一些吗?不,作为孝子,作为慈祥的爷爷,即使他心中不曾装着自己,也应该替一家老小想一想。每当家人谈起房子的事,安学如总会平静地说:“先紧职工吧!”这朴朴实实的话语里,谁能不说它道出了“公仆”二字的真谛呢!
安学如到面粉厂当厂长已有15个年头了。厂里的职工人数也从当初不足200人发展到今天的704人,安学如也从中年步进了花甲之列。今天他依然象昨天一样运筹着企业的未来,牵挂着全体职工的冷暖。
“治厂的经验有千万条,人的凝聚力是最根本的一条。”安学如把此条作为“大政方针”。当初,他走马上任时,一个建厂20多年的国营企业连一栋家属楼也没有。职工统统挤在简陋的平房里,人心涣散。弹指十年,三栋高楼已拔地而起。职工们兴高彩烈地迁进了设施齐全、窗明几净的单元楼。可谁也没忘记,此时的老厂长仍然在办公室里“凑和”着。以前三班倒的工人,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卫生脏乱不说,不同班次的工人互相干扰,影响休息。为解决这个难题,安学如亲自去外地考察学习经验。回来后,根据本厂情况,将“老面孔”的单身宿舍改造成了职工公寓。公寓内的卫生由专人打扫,床单、被褥每星期换洗一次,并设法腾出一台锅炉,为公寓安装了全厂“独此一家”的暖气设备。现在,一线的工人们下了班,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子女就业,是职工们常遇到的又一突出难题。安学如深知老职工们的忧虑心情。他多次同领导班子一起调查摸底,商讨对策,设法扩大就业门路。经过一番筹备,首先推出了食品加工厂,紧接着又成立了面粉厂的劳动服务公司。一大批职工子女得到了安置。现在,这个厂已解决了青年待业问题。
集体单位职工往往被一些人戏谑为“末等公民”,可安学如不认这个理,他下决心要在面粉厂改变这利偏见。于是,他拍板制定出一系列对集体职工与全民职工一视同仁的相应政策。如在工资、奖金上,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在分配住房上,不厚此薄彼,坚持一个标准。为此,安学如反复强调,要求各级领导把大集体职工的恋爱婚姻当作大事来抓,甚至领导出面牵线搭桥。当遇到职工的婚礼喜庆,安学如只要有空总是亲自前去祝贺。用青年们的话说:“在咱厂干活,就图个痛快。”
为解决职工两地分居问题,安学如不知又凭添了几许华发。厂里通过各种途径,先后使70户职工得以相聚。原来吵着要走的不走了,许多人还争先恐后地要求调进来。安学如的辛苦和忙碌换来了与职工的心心相融。无论是在抢购风潮的日日夜夜,还是在议价收购的紧张时刻,只要厂里一声召唤,工人们可以连轴干、玩命干。
是啊,在这心与心撞击产生的巨大凝聚力面前,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