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思的“吵架”
王恒泰
人们见过售货员与顾客骂仗,“飞鸽”和“凤凰”在街头火拼,可是,你见过工人们因争厂誉而反目向吗?笔者在某厂采访时,厂党委副书记给我说了他在火车上亲历的一件事:两位邂逅相遇的男士,在列车上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僧儿不亲帽儿亲,两位都来自汽车制造厂的公差。起初,从国外的“丰田”、“皇冠”,侃到“伏尔加”、“奔驰”,英雄所见略同,“酒逢知己千杯少”,觥筹交错。谁知一侃到国内的“解放”、“东风”,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各为其“厂”辩护起来。阿甲说他们“一汽”历史悠久、产量众多,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解放”车;阿乙哪里肯服,愣说他们“二汽”工艺新,技术硬,质量好,牌子亮,天下公路多,何处不“东风”?!
两人当众做起活广告,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愈吵愈凶,几挥老拳,幸被旅客和乘警劝开,才没有短兵相接,两败俱伤。
这次不寻常的争吵,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首先,两位“公差”(因公出差)都极为热爱本厂荣誉,不许别人给本厂脸上抹黑,这种高度的厂誉感,反映出爱厂如家、爱厂胜家的企业精神和群众意识。假如阿甲说:“一汽”哪比得上“二汽”,我盼它跨了才好呢!吵得起来吗?倘若阿乙说,“二汽”哪比得上你们“一汽”老大哥,“东风牌”他妈的老牛破车,跑不快,拉不动,早该淘汰,又吵得起来吗?
其次,两虎相争勇者胜。“一汽”的“解放”,“二汽”的“东风”,孰优孰劣,自由质量评估检测专家和广大中外用户评说,或许各有千秋,或许难分伯仲,但两位企业的“代表”(姑妄称之)勇于捍卫本企业的知名度、文明度、荣誉度的精神,我以为十分可喜!
假如每个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商人、干部、知识分子,都能树立起厂荣我荣,厂耻我耻(依次类推)……与本单位同呼吸共命运的群体意识和企事(事业)精神,我们的各项工作不跃入先进行列,那才怪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