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的细节
——电影《开天辟地》欣赏一得
时雨
如同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无边的大海一样,精采的细节会使整部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影片《开天辟地》的编导们显然是深谙其中三味的。
例如,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团”代表上京请愿,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给一心只想将张敬尧赶出湖南的毛泽东上了生动的一课。一句:“润芝,你可不要把张敬尧赶到我们河北来的哟,”既风趣幽默,又内涵深刻,表现出革命先驱者李大钊睿智的思想深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品格,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上的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从而打消了毛泽东“湖南建国”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使毛泽东在思想7发展上有了一个大转折。一句话道来轻松,引发的结果却是巨大的,正象人们常说的响鼓不用重锤敲。这雪中送炭,不能不说是颇具匠心的一笔。
再看看毛泽东在上海见陈独秀时的情景:印刷厂里,毛泽东左顾右盼,不小心撞翻了脚下的油墨桶,毛泽东连忙去扶,手沾上了油墨,当看到陈独秀,连叫两声先生而陈未闻时,伸手便在陈独秀背上一拍,陈独秀雪白的西装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手印。这一拍,看似闲笔,其实亦是编导者匠心之所在。正是这一拍,拍出了毛泽东想见到陈独秀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的唯恐再失之交臂的急切心情。由于见人心切,以致于忘记了自己手上的油墨,其仰慕之情跃然而出。陈独秀看到这手印,不但未加责备,反而朗声大笑:“真不愧为是《湘江评论》的主编,出手不凡,大手笔啊!”一句话,既是对毛泽的思想深度、才华胆略和挥斥方遒的犀利文笔的赞扬,又饱含着志同道合的同志间的仰慕、信任,以及一见如故的战友之情,同时展现出陈独秀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将风度。这一拍,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与气质,为观众拍出了两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