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8月22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灾区行 “官”说 图片新闻 过少陵草堂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宜川胸鼓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宜川胸鼓

宜文

宜川胸鼓是陕北三鼓之一,以矫捷刚劲,节奏明快清脆奔放的风格独树一帜。它既激烈粗犷,又优雅柔和。有“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之一。

宜川胸鼓,历史悠久,从宋代以后在黄河沿岸一些地区盛行。胸鼓是以舞鼓为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凡逢年过节,群众闹社火,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都离不了胸鼓表演。

胸鼓既能登台,又适宜街头广场演出,人数可多可少,男女舞者扮相各穿不同色短服,头扎英雄巾,佩戴武士缨,胸打英雄结,身背英雄花,腰系彩色绸,紧袖裹腿,脚穿登云鞋,看起来鹤势螂形,英俊威武,脱洒不俗。

在表演上,花样繁多,最早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有的由一至二个男的击鼓,四至八个女的手拿“金钱棍”、“彩绸”、“花扇”,边敲边打边歌舞;有的鼓手一人可以背多鼓,在扁担、方桌上进行表演。造型讲究“朝天一柱香”、“倒挂金钟”等,队形图案主要有:跑圆场,掏8字,十字交叉

等,动作有前弓后箭、软腰、合腿、踢腿、转身等。主要打法有双打、连环打、转脖打、围腰打。

经过推陈出新,胸鼓艺术很快在宜川城乡广为流传和发展。现在的打法是,男女鼓手各半,旁设打击乐队,队形图案变化较多,主要有:“双龙摆尾,金蛇摆阵,葵花向阳,荷花怒放,天桥、人山等。”

胸鼓表演,男女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软槌,打起来鼓点花而不乱,节奏对比强烈,鼓声清脆有力,舞姿优美精湛,彩带上下飞舞,动态如神,妙趣横生。所谓:“摆头有股俏劲,击鼓有股狠劲,踢腿有股狂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行进有股威劲,看了叫人带劲。”整个表演,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给人以向往与追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放后,胸鼓在宜川发展很快,象刘世华、吴明盛等艺人很有声望,后起之秀层出不穷,鼓手遍及全县。

一九五八年,宜川胸鼓参加陕西省民间艺术表演曾获得一等奖,多次在延安地区调演、会演中夺魁。

在省九运会开幕之际,宜川胸鼓将带着黄土高原人民的淳朴与豪放,带着壶口瀑布雷霆万钧之声,展现在古城西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