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伪劣酱醋充斥市场 国营厂家叫苦不迭
呼吁有关方面尽快整顿酿造市场
本报讯(记者 桂维平) 酱油、食醋,这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合格率却不足40%。这是记者最近在西安、宝鸡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的信息。
今年3月以来,西安、宝鸡等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陆续对酱油、食醋进行了调价。生产和经销酱、醋投入少、见效快,有利可图。于是,一些集体和个体企业纷纷上马,一不技术鉴定,二不登记注册,大量的生产和经销伪劣酱、醋,使广大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由于这些企业以低于国家价格的20%幅度与国营酿造业竞争,加之五花八门的销售手段,使一些营销部门见利忘义,甚至收受贿赂,从中牟利,致使国营酿造业几乎被伪劣酱醋冲击波摧垮。据了解,调价后,西安国营酿造企业的营业额下降达45%。宝鸡市酿造厂自价格放开后,酱油、食醋减产25%左右,另外,市场上还不断出现假冒该厂生产的省优产品“酱油王”。国营酿造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四处奔走,叫苦不迭,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进行酿造行业整顿,治理市场秩序,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据西安市工商、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联合对城郊六区和户县等25个酿造企业的酱醋产品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酱油合格率仅为28.6%;食醋合格率为39%。被检查的国营企业的环境卫生、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基本上均符合国家要求,而集体、个体酿造厂问题十分严重。未央区汉城乡某酿造厂生产的酱油细菌总数每毫克高达456万个,超标准指标90倍;大肠菌群也超标82倍,而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态氮仅为0.06克,仅占国家标准指标的1/7。
记者在宝鸡、虢镇、蔡家坡等乡镇走访了一些个体酱醋加工坊,发现大多生产环境恶劣,苍蝇成群,鼠屎遍地。有的甚至用发霉的馒头来加工面酱。在宝鸡城郊当记者发现一辆三轮车正载着空桶进一家作坊拉货时,便尾随其后。只见其拐进这家未挂任何厂名和标记的大院,院内排列着贮存酱油的大缸,全部敞着口,表层飘浮着污秽物,苍蝇叮满了缸沿,还有一只被泡得发胀的死鼠被撂在大缸旁…然而,整桶的劣质酱油却源源不断地运往各个销售网点。
对此,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日前,西安市政府已取缔了未央区、雁塔区两家酿造厂;勒令8家集体、个体企业不得生产酱、醋。宝鸡市酿造厂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抵制伪劣酱醋应市,最近也实行了经营销售单位统一挂牌制度。但是,伪劣酱醋并未绝迹,它仍在不停地危害着群众。为此,记者敬请广大消费者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地监督、投诉伪劣酱、醋生产和经销单位,以收到全社会查禁伪劣商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