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地质迷”吕生第
他有许多不跑野外的条件:虽然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但却分到了甘肃会宁县,第二年便当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但爱人却患小腿静脉曲张性溃疡,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当他来到李家峡时,甚至有人怀疑他另有所图或精神出了毛病。
谈及这段经历,他爽朗地说:当时我早料到了,一进西北勘测设计院,我便公开声明:“我学的地质就应该干地质,当部长发挥不了我的技术专长。”
他就是吕生第。
1983年,他从会宁县来到李家峡,做了一名地质队员。工作虽然变了,但是奋发向上的劲头却一点也没变,一到工地便投入电站初步设计阶段的地质工作,和老工程师一道爬山,与青年人一同涉水,一个地段一个地段勘查地层,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分析研究,出色完成了地质报告。进入施工阶段,他们又承担了导流洞施工中的地质验收工作。有一次,施工单位为了赶任务,还没进行地质验收便将模板、钢筋装好,准备施工。吕生第发现后,不顾一天的劳累,立即钻到钢筋网中进行验看,发现地基未清好,立刻要求施工单位拆掉部分钢筋,清理地基,一直忙到午夜才放心地回到住地。
艰苦的劳动和认真的作风、求实的态度,使他很快地成长起来,先后担任了分队长和主任工程师,全盘负责李家峡水电站的地质工作。这时,他已不满足于一般地质现象的论证,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李家峡水电站顺河断层带岩体力学特征研究报告》和《黄河李家峡水电站坝基岩体力学特性及参数取值研究报告》的研究和编写。白天,他冒寒风,顶烈日,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追索,一个裂隙一个裂隙的观察;夜晚,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分析,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研究,经过几个春秋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使该课题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平日,吕生第在工作中却从不以
领导和技术“权威”自居,照样拣最苦的活干,挑最险的事上。李家峡水电站导流洞施工期间,洞口段发生塌方,急需制定稳定洞口高边坡的方案。吕生第便带着大伙爬上了随时都有可能下滑的边坡。每次勘测,他都争着抢测尺。有一次,他刚刚从离地面15米高的边坡台地上下来,700多立方米的岩体便哗哗啦啦地塌了下来,人们情不自禁地伸出了舌头,连呼:“好险!”还有一年过春节,他与8位同志在工地坚守岗位。大家看到其他单位都慰问在工地的职工,催他让地质大队也出点“血”,他想大队没有这笔开支,把此事告诉他们也很为难,就自己拿出120元买了点慰问品。同志们知道慰问品的来路后,想到他家中卧床的妻子,都十分过意不去,此后再也不和其他单位攀比了。(陈玉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