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9月24日
头版
01

城山壮歌

——宝中线庙台子隧道塌方抢险纪实

“八五”重点工程的宝中铁路146公里处有一座大山,名曰城山。宝中铁路斜穿城山胸腹而过,隧道取名为庙台子。庙台子隧道地质复杂,为全线第一难,由闻名全国的“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铁三局六处十一队承担。8月10日,庙台子隧道出口意外塌方,两位民工弟兄被埋,全队200余职、民工前赴后继,出生入死,舍己救人,当场牺牲23人,用自己的生命之躯,谱写了一曲奉献者的壮歌。

1991年8月10日,7名民工在职工荣本学的带领下,正在隧道出口16.5米处拱部扩大,突然意外塌方,民工王国全、王志文被埋土中。此时,王国全的二弟王国海满脸是血,扑出峒口,一声惨吼:“塌方了,快救人啊!”

随着这一吼,8条汉子子(6名党员,1名团员)立时冲进峒内,依次为:潘金成(领工员)、何英奎(队长)、陈开明(书记)、李淑义(安技员)、于宝福(电工)、郜甲祥(干事)、白树学(工程师)、李国范(五班长),继之便是组织进来的25个民工。这时,何英奎见木工张裕友跑来,便一把将他揪住,并推出峒外:“这里危险,你年龄大身体糟,不能进来!”抢险开始,33人围住塌土,最中间的是8名干部工人,他们的周围便是25个民工。用手扒的用手扒,用铁锨的用铁锨,小车如梭,锨、耙飞舞……大家只有一个念头,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救出埋在土下的弟兄。

气喘吁吁,滴汗如雨,塌木一根根被抽去,塌土一点点在缩小。突然,哗的一声闷响,8米见方,27米高的山体整个塌陷,大灾灭顶,25个职、民工反被埋了进去!

随着一股强大气流,于成志、苏春松、王国勇、邓修阳、范玉中5个民工被推入道坑,霎间,一团漆黑。“完了!”“彻底完了!”5个人瘫软在地上。绝望尤甚的是王国勇,第一次塌进去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他哥。5个人中唯苏春松年龄略大(23岁)。他抑制住自己后便安慰大家:“莫哭,外面的人是会救我们的。”他拉住王国勇的手,让他亲自摸摸道坑两边的立柱,说:“这柱子是我带人立的,结实得很,保准塌不了。”他为了使大家更放松点,便说:“我给大家哼支歌”:“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如今逢险遇难,但愿咱弟兄们平安……”歌声末了,王国勇便跳了起来:“峒子开了,你们看——亮光!”大家也猛喜,睁大眼睛,眼前仍然一片漆黑。

随着第二次撼天动地的一响,本处10队、3队、机电队的干部职工来了,做为兄弟单位的建筑处机械厂筑路队的干部职工来了……六处及三局经理部领导来了,铁路基建总局领导来了,铁道部傅志环副部长来了。1200名职工聚集在城山,如箭在弦。各级领导集中在坍塌处。一个临时抢险小组立即组成,局经理部副经理郭忠良任组长,局经理部高级工程师王文杰、六处经理部副经理车仁义任副组长。塌方如此之大,被埋的职、民工如此之多,怎么抢?领导意见分歧,焦点是在10米深的拉槽中抢险要不要搭排架。多数人执意要搭,车仁义坚决反对:“若搭排架10天也抢不出人来!”时间就是生命,车仁义大手一挥:“是抢险就会有风险,这风险我担了!” (下转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