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神老头”石文书
西安水利勘察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石文书今年已58岁了,30多年来,凭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靠着坚韧的吃苦精神,获得多项发明创造成果,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奖励。人们称誉他为“神老头”。
老石出生在河南林县的一个缺水的穷山村,家家挖个窖池,用点水难极了,父辈便领着全家西迁。1956年当石文书从西安建工学校毕业后,便立志报效祖国的水利事业。1968年文革中,他被派到长安县王曲镇马场水库工作。这座新建的水库因水位低,到了暑期,塬上的庄稼浇不上,农民兄弟只能望库兴叹。石文书潜心钻研设计出一座滑动活动抽水站,把水库里的水哗哗地抽上了塬。
1970年初,他来到地处半塬的曲江公社蹲点。过去这里打的都是大口井,上边大下边小,打一口井要用近半年时间,而出水量还少得可怜。石文书从长期的打井实践中发现,地下水纵向渗比横向流动速度要快的多,便设计出一种口小底大,并在井底向四面打一些辐射孔的井。三九寒天,他上身穿着棉袄,下身穿件裤衩,泡在水里和农民一起干,一直干到年三十夜才跳上东去的列车回邯郸过年。次年3月,这口填补国家空白的旱塬辐射井终于成功了,出水量一下子提高了十几倍。随后在旱塬上打的多个辐射井相继成功,使旱塬群众浇地、吃喝用水有了保证。
进入八十年代,城市供水日益短缺,西安市每年夏季都要闹一阵水荒。石文书从一份资料中发现了一篇介绍国外在沙砾石层中打的辐射井,出水量每小时可达3000立方米的文章后,便设想从西安市近郊的渭河滩上打辐射井,来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问题。这个设想得到了自来水公司的支持。如今,石文书设计的直径为3米,井深50米的竖井已经打成,出水效果很好,且在这项施工中,老石还摸索出了防止堵塞辐射孔的《辐射孔密封钻井》新工艺。
石文书还积极用自己的才能造福社会。他看到城市建设中,辅设管道,要将好端端的路面挖开,既费工误时,又阻塞交通,就设计了一种不用挖开路面,将管道送过去的方案,创造出了一种用水力顶管过马路的方法。从1987年以来,石文书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城市上下水管、排污管、煤气管送过了马路。去年下半年,地处西安西新街闹市区的金融宾馆要将20根地下电缆穿送过马路,这里车多路宽,开挖路面,交通管理部门不同意,在一筹莫展时,有人提议去找石文书。石文书用他的水力顶管法一次并排把20根电缆齐齐地送过马路。该宾馆领导看罢连连说:“这老头真神了。”(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