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偏爱夜长时
庆云
不管是风雪交加的寒夜,还是挥扇纳凉的夏晚,邻居老郭总爱端坐灯下,又读又写……我深为这位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的夜读精神感动。
对于夜读,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我们从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等成语故事中即可窥见古人夜读生活之一斑。宋代王禹的《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把穷苦知识分子清贫奋发、寒窗苦读的生活,描写得十分自然质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夜读精神更为感人,仅他著的《剑南诗稿》中专咏夜读的诗就有百余首,其苦读精神处处可见:“风声忽轹蓬窗过,夜半呼灯起读书”;“鬓毛焦秃齿牙疏,老病灯前未废书”;“投老难逢身健日,读书偏爱夜长时”可谓动人心弦、感人肺腑。久过城市生活的人们,莫不忧于白昼的纷扰,喜爱夜间的安静。白天,上班下班,你来我往,熙熙攘攘,喧嚣非常。然而一到深夜,既不感车轮的滚动,又不闻人声的吵闹,家人安寝,万籁俱寂。独坐灯下,展卷细读,如对良师,如晤益友;古今中外,纵横驰骋;瑶圃采花,龙宫探胜,举凡人类精神文明之成果之有益于我者,皆可启卷而得之,如此这般,岂不“读书偏爱夜长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