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厂的三名女“先锋”
10月23日,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表影了一批“八五立功竞赛先锋”。其中,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的李秋英、慈新荣、樊凤彩三名女工榜上留名。日前,记者去该厂采访了她们。
慈新荣是29车间二工段主板插件组的插件工。她才20岁,一脸的稚气,说起话来还脸红。可就是她,从1989年到今年9月,共完成35.6万块主板插件任务,每块插元器件17个,共插元器件605.4万个,错插率仅为百万分之五,大大优于万分之四的标准,创全省同行业记录。她是1989年的新工,学过无线电修理,自个儿也曾装过一台收音机,还能听新闻广播,可那毕竟不是高精度的产品。她进厂要干的活儿是电视机,这可需要过硬的技术,要来真的,又是流水线作业,有的元件只有米粒那么大,动作稍慢,或出个差错,不是影响上道工序,就是影响下道工序。开始那阵,小慈怎么也不适应。没法子,只好靠勤学苦练了。下了班,她翻看无线电书,平时多向师傅请教,多向同行请教。没多久就熟练掌握了技术。不用看,手一摸就知道是电阻,还是电容,而且她工作起来是双手同时插。她工作的效率很高,可付出的也不少。采访时,她告诉我:每天下了班,腰酸背疼,我的肩上现在还贴着膏药呢。
27岁的李秋英是29车间四工段总调组的,她的工作是调试出厂的电视机。这可是电视机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了,责任重大。她1984年进厂调电视机,直干到现在。据统计:从1986年到今年9月,她调试出厂的799700台电视机合格率100%。我问她:“为什么你调的电视机合格率能达到100%?”她说:“如果我放走万分之一的故障机,在顾客手中就是百分之百的废品。”正是她有这种责任心,才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她的工作也很单调,就是凭眼看,耳听,思想上不能有一点马虎。因她技术娴熟,检查伴音时,她凭耳朵听,就能听出喇叭音质的好坏,是谁家的产品。一次,新机型上线,由于操作人员调的电视机的亮度、灰度没达到等级要求,李秋英一看电视机的图象,断定是工艺上有问题。后经工艺人员的重新检查,发现是刻印操作工艺上的错误,一场质量事故避免了。
今年30岁的樊凤彩是28车间插排线上的焊接工,她鼻梁上架着副眼镜,文文静静,可干起活来倒有股韧劲。1984年,她参加省电子系统青工比武,获电焊第一名。据厂里介绍,她从1988年到现在共完成了326万个焊点,无一差错。她的工作太单调了,整天就是拿着把电烙铁不停地焊。焊剂中有松香和酒精,一见高温,那烟味熏得嗓子疼,为此,她扁桃腺常发炎,最后只好上医院作手术。她还患有胆囊炎等疾病,有时发作,疼痛难忍,只好吃几片药抗过去。真没想到文静的她,有如此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呢。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