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在资金管理上全面改革
六年的发展相当于改革的二十年的总和
本报讯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从1985年以来,顺应改革大潮,在资金利用、服务项目、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使建筑面积从5700平方米扩大到一万平方米,活动项目从几项增加为30多项,日接纳人数由几千人上升到上万人,经济收入由10多万提高到近百万元,固定资产由39万元增到208万元。6年的发展比改革前2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从1958年建宫到实行改革前,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其发展一直停留在建宫初期的发展水平。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向服务要阵地,向管理要效益,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活动项目,对社会效益显著、资金回收快的大中型项目实行贷款修建等办法,开设了影视音像、舞会、台球、音乐茶座等30多项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较大规模的音乐、舞蹈、书法等创作和演出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职工。
该文化宫在管理体制上彻底打破“大锅饭”,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超额部分按全总规定的6、2、2比例分成。在不改变文化事业性质的前提下,对无偿服务的部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有偿服务的经营部门实行双文明承包责任制,保证了经营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自主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仅今年上半年票务管理这一项,录像收入4.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舞会收入2.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8万元。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在改革中始终不忘教育职工、宣传职工的职能。先后举办各种学习班和讲座392期(次),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2600多人(次);举办大中型展览32期(次),吸引10万多人次观众;向社会输送40多名文化艺术人才。被省委副书记牟玲生等领导称之为“思想阵地,文化乐园,人才学校”。(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