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主席抓液化气
咸阳纺织机械厂1500户职工用上了方便、干净的石油液化气,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之情:“马主席,你可给职工办了件大好事!”
那是1985年,咸阳纺织机械厂的效益好转,先后盖起几幢新楼房,工会主席马金全看到高层楼房的职工搬煤难和烧饭难的情景,就谋划着购进液化石油气,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从5月至12月份,他带领工会的同志,风尘仆仆地赴兰州、赶洛阳、奔延安、上濮阳、南阳、庆阳等地的炼油厂联系气源,购买钢瓶。那段时间里,他没有礼拜天,连国庆和中秋节还奔波在外地。1986年冬天,他从洛阳炼油厂联系工作回来,连座位票都没有买上,就一直在硬座车厢里站到西安站。同志们看到50多岁的老主席两只脚都站肿了,心疼地说:“以后联系液化气还是让别人去。”他却说:“没关系,只要职工能烧上液化气,我累点没啥!”拉回液化气后,马主席常和工会的同志一块搬运,一块发放,把为职工服务看作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1988年底,几个炼油厂要求咸纺机厂预交80万元的集资款,否则可能中断气源。为了保证液化气供应,马主席一方面与行政联系筹措一部分资金,与银行联系争取一部分贷款;一方面发动个人集资。在他的号召下,职工们纷纷解囊集资,很快凑了80万元的资金。给炼油厂的预交款解决了,职工的生活用气保住了,大伙奔走相告:“我们可以一个心眼搞生产了。”
其实,马主席操劳的何止是职工们的石油液化气,他为之操心、奔忙的事太多了。从1983年由经营副厂长走上厂工会主席岗位起,他就把办好职工福利、为职工解难题时刻放在心上。这几年,马主席7究竟为职工办了多少好事,走访和慰问过多少职工家庭和病号,虽然谁也没有统计过,但大伙心里有数:谁家有了困难,老主席就会出现在谁的面前。
马主席一年到头为职工群众奔忙,对自己却严格要求。现在厂里烧上液化石油气的职工已达1500户,而他在本厂工作已成家的小儿子却没有享受到。有人劝他给小儿子批一个,可马主席说:“还有些一线职工都没有解决,我怎么能乱批呢?”由于他行得端,走得正,职工们打心里敬佩他。
(月贤 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