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校长
解放初,在湖南第一师范旧址妙高峰上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位算学教员,他面色抑郁,惶惶不安,常常夜不成寐。他就是张干,就是毛泽东1915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在君子亭起草传单,要赶走的那个“反动校长”张干;就是恼羞成怒,坚持要开除毛泽东而未成,要给毛泽东记大过的那个张干;就是后来被这场学潮驱逐出校的那个张干
张干有几块心病:“恨只恨当初不该执意开除毛泽东,也不该给其记大过处分。”在重庆谈判前夕,他还贸然给毛泽东发了封有失恭敬的电报:“延安毛润之兄勋鉴:抗日获胜,建国弥艰,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这不是把蒋介石当成“皇帝老子”,把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看做“臣民”?张干忧心忡忡,加上生活窘困,他真想给毛泽东写封信,袒露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心情。又如何拿得起笔?写了又有何用……
1950年10月5日,毛主席在自己家宴上,正与他敬爱的师长徐特立、谢觉哉、王季范、熊瑾玎和周世钊谈起老校长张干来。
“张干还在不?”毛泽东望着周世钊。“在。一直教书。现在妙高峰中学当算学教员。”周世钊回答说。“哦?还在吃粉笔灰!”毛泽东放下筷子,似乎受到很大触动,脸上流露出惊诧之色。“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很会讲话。三十几岁就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不高兴他。我估计他一定要向上爬的。他要爬上去是容易的。结果他没有向上爬。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
周世钊趁此机会把张干六口之家的生活窘况和愁苦心境——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毛泽东感慨系之,不假思索地说:“对张干这个人,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10月11日,毛泽东致函湖南省主席王首道:
“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给津贴米若干,供资养老。”
于是,前后两次一千二百斤救济米和人民币五十万(旧币)送到张干家。
张干在收到王首道同志派人送去的救济大米和资助金之后,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张干投邮,日夜盼复,屈指一个半月,杳无音讯。毛主席公务繁忙,他是能想到的,但是否忙到抽不出片刻时间给他复函?该不是考虑到身为一国之最高决策人,与他张干这样一个卑微的教师通信,影响不好吧?张干有些失望。然而,就在第二天,收到了毛主席给他的复信——次仑先生:
10月30日惠书及为中苏条约所致贺函,均已收到。甚为感谢!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已告省府有所协助。此复,敬颂教祺!
毛泽东
1951年秋,张干应毛泽东之邀,赴京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两个月。9月26日毛泽东派车来接他去吃午饭。毛泽东躬谨谦和,定要张干、李漱清先生坐上方,他自己坐下方。李漱清是毛泽东在韶山读私塾时的老师,已八十高龄,坐上方理所当然。但李先生定要将首席让给小他十几岁的张干,张干不敢当,直到毛泽东发了话。
张干内疚不安,想到当年那场学潮和要开除毛泽东的事,骨鲠在喉,欲吐为快。又觉得师生久别重逢,气氛融和,此刻道出来不好。然而,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自责了起来。
毛泽东缓缓地摆摆手:“我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要提它了。”随即问张干现在任教的情形。
张干说:“我在妙高峰中学教几点钟书。”
毛泽东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教了。学校应该优待,照送薪水。”
张干回到湖南,先受聘为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后被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每月领取优金,加上学校薪水,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摘自《毛泽东交往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