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迎接破“三铁”的挑战
——来自基层一线职工的报告
猴年伊始,破“三铁”一时成了人们工余班后的热门话题。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一些基层单位,与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人聊了聊,见仁见智,照录于后:
“端走‘铁饭碗’的冲击是巨大的。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更是一种强烈的催化剂。”西安变压器厂线圈车间主任吕建民边聊边与记者来到竞争上岗的女子盘包班。
刚过而立之年的班长于丰说:“破除铁饭碗,我们班是深有体会的。盘包班原有24名工人,干的干,转的转,混岗现象较严重。今年车间里搞优化劳动组合,能者上,劣者下,结果择优竞争上岗9个人,个个出大力,挑大梁。今年头两个月,全班超计划工时754个,出勤率达99%,压力还真的变成了动力。”
在隆隆的盘包机旁,厂级技术能手张清告诉记者:“今后要保住饭碗,就必须要有真本领。只有优胜劣汰,才能让懒人变勤,使能干的更能干!”
“辛辛苦苦一辈子,快老了却当起了合同工,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国棉四厂老工人王某颇伤感地说。
省暖通空调设备厂党委书记宋玉同向记者谈及搬掉“铁交椅”时说:“打破干部任职上的‘铁交椅’,前些年也曾喊得山响,但雷声大,雨点小。国营大中型企业如何搞,怎样废除‘铁交椅’,实在值得深入探讨,应制定相应的可行性措施。还应该政策配套,上行下效。要动真的,来实的,再莫让职工群众失望了。”
“这回还真得落聘下马了,我这个有文凭的领导干部竟没人要了?反思过去确实不是滋味。我争取竞争上岗,好好干一番。”在省属某研究所一位落聘的中层领导如是说。
陕西省钢窗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说:“现在有的干部本事没多少,工作一边搁,麻将天天摸,工资奖金还拿得多。让咱工人哪来劲?”
新近一个时期,西安一些大中型商业企业相继实行“工资分配自主”等配套改革制度,破除了“铁工资”。使昔日营业员冷若冰霜的状况大大得到改观,三尺柜台也变得暖融融了。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记者来到省城最大的专营商店一一西安妇幼用品商店。针织组营业员王月梅说:“‘顾客是上帝’过去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现在,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到没有顾客就没有我们。我们商店员工即使出满勤,也未必能拿全工资。面对‘饭碗危机’,我们都有一种压力,腿脚不由自主的就勤快了起来。”
当破“三铁”的大潮向过惯平稳日子的人们涌来时,免不了使职工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在水电部某设计院,记者看到一个平时吊儿郎当的大学生落聘下岗后,愤愤不平地说:“我就不信,大学生还真的愁没饭吃不成!” 本报记者 桂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