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史话
黄勇
风筝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筝是中华民族的科学发明之一。
风筝南方叫鹞,北方叫鸢。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竹和木制的风筝。相传,鲁国著名工匠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到了汉代,随着纸的普遍使用,纸制风筝也应运而生。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玩弄以线放纸驹的游戏,又在鸢头栓上竹笛,经风一吹,发出很象“筝”的声音,风筝便由此而得其名。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方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当时放风筝,不但装有弦和竹笛,而且有的还把明亮的灯笼带到天空。
风筝在军事通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用途。汉朝大将韩信,向敌营放风筝,根据风筝牵线的长短来估测与敌军的距离,挖通隧道,攻下敌城。唐代末期,临安守城将领张伾曾利用风筝捎书信,搬来援兵,解了孤城之围。明代在风筝上装置炸药,在导火线上绑一截点燃的香,当风筝放到既定目标时,香头就点燃导火线,风筝降落烧毁敌军设施,称之为“神火飞鸦”,1749年,英国天文家威尔逊从风筝中得到启发,制成原始气象卫星。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金属风筝把雷电引到地面,发明了避雷针。1911年,无线电报创始人马克尼,用风筝引线代替无线电天线,发射成功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
我国风筝在世界上颇有盛名。1914年,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中国风筝一举夺魁,获得金奖。如今风筝的制作也越来越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一只精美别致的风筝,就是一件工艺品。我国山东潍坊每年清明前后举行盛大的国际风筝艺术节,各国来华友人携带风筝竞相角逐,比试制作艺术和飞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