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潮涨潮落话“太阳”
——西安旅游食品厂访问记
“太阳”的兴衰
1989年前后,关于太阳牌锅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太阳牌锅巴王中王,麻辣咖喱嘣嘣香,一夜之间俏全国,小小食品成强梁。”它1988年问世,1989年风靡全国。当年企业产值1亿,利税1300万元,1990年产值1.85亿,利税2900余万元,此时的太阳牌锅巴跻身于全国每一个城市,甚至于每一个商店、摊点。太阳牌锅巴如日中天。可惜好景不长,1991年就走了下坡路,产值降至5300万,利税减至880万。目前虽奋起振兴,但仍未走出低谷。
“太阳”的启示
太阳牌锅巴在市场上曾成为一方霸主,后又骤然失落,就商品的规律言,没有终生的名牌。但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他失落的为何这般地快?究其原因:
其一,小食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太阳牌锅巴上市的1988年,在全国小食品仅有10多种,而现在已增至千余种。
其二,假冒的冲击。太阳牌锅巴走到哪里,假冒就追到哪里。在户县的不少村镇,白天还是一个个标准的农家,晚上便立案支锅,变成一个个假太阳锅巴作坊。天不亮,便有人用卡车把一箱箱假冒锅巴运走。假冒在这里来势猛,组织严密,又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假冒产品以它低廉的价格和优厚的回扣把正宗的太阳牌锅巴从一个个地区,一个个商店,一个个摊点赶了出去。厂家曾耗资100余万元治假,更换包装箱袋,增加防卫标记,给产品打号,甚至于给工商部门配备摩托车、对讲机,但结果仍然是了无成效。
其三,松散的联合也破坏了正宗锅巴的质量。当太阳牌锅巴供不应求时,西安旅游食品厂以自己为龙头,成立了太阳食品集团,下设53个分厂。名为分厂,实则是只赚取西安旅游食品厂加工费的委托加工厂,资金上没有投入,管理上没有制约,质量上无法监督。每个分厂对西安旅游食品厂来说只分享利益,而不承担风险。所以他们为了己利而不珍惜太阳牌锅巴的信誉,拚命的粗制滥造,对假冒泛滥起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四,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永远鼎盛,作为厂家来说,就是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宣传新产品。但西安旅游食品厂的领导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太阳牌锅巴问世的同时,西安旅游食品厂已开发有其它新品,有些产品同样具有极大的潜力、竞争力和对市场的占有力,如婴儿断奶食品——高蛋白营养粉和美国亨氏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从工艺、配方到质量没有多少区别,而美国亨氏的高蛋白营养粉比西安旅游食品厂的价高一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认美国亨氏公司的产品,而冷落西旅食品厂的产品。当然责任在自己,西安旅游食品厂在太阳牌锅巴走俏全国的情况下,每年还拿出700至1000万元打广告做宣传,而不愿为高蛋白营养粉的宣传掏一个子。
“太阳”的奋起
起伏于天地间,打击是沉重的。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西安旅游食品厂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总结之后又振作精神,东山再起。其措施,一是调整班子,强化内部管理。二是清理了21家管理混乱及制假销假的委托厂。和下剩的32户委托厂以股份制形式组成新的联营集团,经济利益和股份比例挂钩,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三是以质保优,巩固太阳牌锅巴市场。四是开发新品,并重视新品的生产和宣传。目前,西安旅游食品厂已开发锅巴、糊化、干吃方便面等4个系列20多个新品。三高方便面(高营养、高份量、高质量)和高蛋白营养粉起步势头看好。行家们认为,西安旅游食品厂不会倒下,“太阳”不会落山,原因是他们崛起的措施实际而得力,并有宝贵的沉浮经验。
本报记者 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