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都哼哼
钟哲
瘦猪哼哼、肥猪也哼哼,这是国人对某些富有者故装穷酸作派的一种绝妙譬喻。耐人寻味的是,如今在企业中间,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而且,大有传播蔓延之势。
时常见到,厂长经理们碰到一起,握手寒暄,颇多热情也颇多潇洒,但谈及企业效益,大都叫苦不迭,连往日财大气粗,挺有名气的厂家,也是如此。每每此时,我的意识深处,便不禁跳出“肥猪瘦猪都哼哼”的俚语来。
缘何都哼哼?以我愚见,经济生活中这种引人思索的现象,盖因政企不分的弊端所致。企业以政府附属物的方式生存,本身就衍生了企业对政府很强的依赖性。故尔厂长经理有了困难不去找市场而去找市长,就毫不奇怪。同时,由于政企不分,很难划清政府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责任,只好同吃国家大锅饭。于是就有了“肥猪瘦猪都哼哼”的客观条件,也就有了诸多奇形怪状的现象发生:一些企业担心盈利过多反受其害,索性对数字进行“浓缩处理”,为来年的增长幅度“暗渡陈仓”;一些企业亏损后工资照升,奖金照发,与盈利企业并无差别;一些企业对“黄牌警告”不但不怕,反而坐等关停并转……
怪么?不怪。既然企业优劣都一样,谁还费力争先进?企业亏损了,说不定还有优惠政策,企业盈利了,碰上个鞭打快牛的主,岂不冤哉!
上述现象,使我想起了“格雷欣法则”:假如市场上同时投放两种成色不同的货币——比如七钱二分的银元和不足七钱二分的银元——那么成色高的银元就自然被人们储藏起来,逐步退出市场;而成色低的银元反而被人们重复抛向市场。这样一来,市场最终只有劣币在流通。
看来,有“格雷欣法则”生存的环境在,不哼哼,难。
制止这一现象,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推向有竞争风浪的市场。在那“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态势下,谁还有什么机会“哼哼”?
倘若企业头上,也悬着一柄用马鬃系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又断了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盼头,当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时,“肥猪瘦猪都哼哼”的情景,就会成为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