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
——来自中国飞行试验所的报告(报告文学)
王世亮
新飞机要试飞。一个“试”字,听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谁敢担保这次飞上天后还能不能回到地上来?
然而,在陕西,就有一个飞行试验研究所,有一群专门试验新飞机能不能上天、上天后会不会出故障的飞行员,有一位令人难以置信,但确是真实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空中英雄——黄炳新。他16岁入伍,戎装二十七载,飞行天涯二十四年,由一个山沟里的放羊娃到一个飞行员,九死一生成长为我国空军唯一的试飞团团长,晋升为试飞院副院长;并被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他主动承担71项复杂风险课目,冒着飞机可能失速、解体的危险,飞出了某型飞机的最大速度和最高升限,开创了大速、高升限飞行的新纪元,成为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的首席试飞员。
他参加过五种新机定型试飞,在十多种机型上完成科研试飞任务134项,全部取得数据,历经大难而不死,成为我国最优秀的“特级试飞员”
他驾驶国产18种型号的歼击机和教练机,安全飞行2673架次,1139小时,成为我国驾驶机种最多的人载人航空史册;
他16次遇到重大险情,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挽救了上亿元国家财产和珍贵的科研资料。与死神较量,一身虎胆,名扬四海。
他在试飞生涯中,19年如一日,妻子病了,女儿身患小儿麻痹,手足兄弟病故,没因私事影响过一个飞行日,带领官兵,创造了完成科研试飞任务和飞行安全的最好成绩,连续七年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团,他个人被评为航空部先进工作者,九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他“试飞英雄”的荣誉称号,1991年4月22日他荣膺空军颁发的我国首批“功勋飞行员”金质荣誉奖章。
一、驯烈马,在蓝天探险
盛夏,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天空格外的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光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上空,黄炳新驾驶国产新型高空高速歼击机,以音速两倍多的速度,进行着最后一个卡关项目——动升限课目的试飞,目的是检验飞机究竟能飞多高。
半年前,动升限试飞在别的单位飞了七次,发生了三次空中险情,不得不停下来。然而,国家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明确批示:动升限不飞,不能定型。为此,航空部专门成立攻关小组,飞机发动机工厂和主装厂家派出专家来基地,寄希望于这次试飞。
决定新型飞机命运的攻坚战,由谁来完成?黄炳新义无反顾,一连三次请战,总算把这项任务“抢”到手。
他心中十分清楚,这个课目是在极限状态下飞行。动作稍有丝毫失误,就会造成飞机失速、解体。一旦让飞机失速,就很可能在地上“钻出”一个大洞——因为它下降时会像陀螺一样打转。
解体,就是螺旋式的爆炸!螺旋式的爆炸,意味着粉身碎骨!
打开加力的飞机象背负千斤的骏马付出巨大的艰辛在继续爬升,飞机昂起头保持最佳爬升角度,用动能换取位能,向极限高度冲刺。
2万米、2万1、2万2!
机头再也昂不起来了,三秦大地的一切越来越模糊,地面监测仪记录了从未有过的数据,黄炳新和他的战鹰创造了某型飞机的最大速度和最高升限。人们象欢迎战场上归来的英雄。飞机刚停稳,人们全都惊呆了,高强度铝合金制成的机翼——竟在刚才的飞行中被强大的气流吹掉了一块!主管这个课题的工程师惊喜地对黄炳新说:“你这动升限真是飞到顶了”。消息传到北京,航空部发来贺电,祝贺××动升限课目试飞成功!
二、叩天门,与死神挑战
课目越飞越难、翅膀越飞越硬。1986年9月黄炳新在执行世界上一致公认的风险课目——空中停车。当飞机进入七千米高空时,他按要求关闭了发动机。接着,再伸手起动发动机。“嗄吱”糟了,没有任何反应。飞机立即失控,飞速向下跌去,它就像一颗炸弹(里面装满了挥发性燃料),一旦落地,准得炸开一个大窟窿。地球的引力是无情的,飞机一直掉到六千米,他第二次再启动按钮,又失败了,飞机掉到五千米。第三次再开车,还是没有成功。
险情传到地面,机场上的空气凝固,人们的心在缩紧……按规定,黄炳新完全有权弃机跳伞,但飞机仍在下坠,黄炳新仍坐在驾驶仓内。
飞机一直落坠到四千三百米高度,就在开车只有最后一次惊险的一瞬,他还靠延缓降落而挤出每一秒钟调整好飞机状态,抬高机头,准确地进行第四次点火,终于,飞机睡醒了,一阵雷鸣般的轰响,他又经受了一次死亡的考验,探索出了难得的空中开车宝贵资料……
1989年1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将军陪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临试飞院机场观看了黄炳新驾驶我国先进的××型飞机的首次试飞。这在无原形机的情况下,他是第一个飞上天的人。
一次次试飞、一趟趟风险,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成功的花朵。听完黄炳新的全军英模大会上介绍事迹,国家主席杨尚昆说:“你的事迹很好,你很英勇!”
三、遇四险,闯过鬼门关
如果说空中意外遇险,会让飞行员出一身冷汗的话,那么几种险情同时发生,就更加惊心动魄了。1986年黄炳新驾××型飞机进行综合科研试飞,但突然,发动机熄火了!紧接着,座舱里的高度表和速度表同时失灵,联络也随之中断。
不到一分钟,四险齐发!刚才还俯首顺从的战鹰,顷刻间变得又聋又哑,瞬间失去了动力,以每秒一百米的速度,朝着峰峦迭嶂的秦岭山脉坠落。几秒钟内,本来平静的心一下子剧烈跳动起来,血液直往上涌,握杆的手在颤抖,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向下滚,强大的重力加速度,使飞机流星般下落,大地象一张张开的血盆大口,要吞噬掉这架飞机。
塔台上变得分外寂静,人们屏声敛息,所有的目光聚集在荧光屏上和显示飞机的标图板上…
指挥员一边呼唤飞机,一边命令救护车、消防车、工程车紧急起动,做好了抢救的准备。
按说,遇到四险齐发,试飞员应该跳伞,可他没这样做。他只有几秒种的时间思考,他的大脑飞快地转着。为新机国家投巨资,近百个单位协作,数千名科研人员在近一年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飞机毁于一旦,将意味着什么?
千钧一发,努力镇定自己,他抱着人在飞机在的信念,心不慌,手不乱,按程序开车。终于只听“嘭”的一声:“成功了”。接着,黄炳新在没有高度表和速度表指示,在没有地面指挥的情况下,凭着胆略,勇气,技术和意志驾着战机安全飞回机场。
四、试飞院,祖国的骄傲
阎良飞机城显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雄伟气魄,架架银燕,试飞出现代化的五彩缤纷。黄炳新对祖国的忠诚,象蓝天一样深远,白云一样纯洁。中央军委的命令说:黄炳新是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同志学习他热爱本职、献身国防的崇高思想,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慨,勇于探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黄炳新从试飞员、大队长、团长到副院长,有人说,他当了官,可能不再飞了。可他说,我就是我,我依旧要飞,当了官就得飞别人不敢飞的科目。即使哪天在试飞中遇到不幸,也要像陨落的流星一样,留下一道闪射光芒的航迹。 (题图插图 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