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
高时阔
幼时听人说《三国》,稍长时读《三国》,对常山赵子龙的神勇甚是钦敬。诚然,张飞的猛,关羽的威,吕布的骁,也十分了得,但他们大大小小都吃过不少败仗,最终一个个难得善终,先后被明的暗的敌人所擒所杀。唯有赵云,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竟无败绩,从而赢得“常胜将军”的美誉。
不过,子龙神勇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今中外,哪里有什么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有些人自知难当“常胜将军”,便热衷于当个“事后诸葛亮”。当年曾昏头涨脑地跟着人家“高举”;过后形势一变,立即表现得比谁都清醒,称:“我早就看出××不是好东西!”昨天反右时,捋胳膊卷袖子,一脸的杀气,恨不能把天下人尽皆打成“右派”;今天反“左”,脸一变,又指天戳地,赌咒发誓:“我从来最恨‘左’的那一套!”这种人很象《笑府》中的蝙蝠,忽而展开双翼称禽,忽而伸出四足称兽;当禽有利时便称禽,当兽有利时便称兽。无怪乎禽王凤凰与兽王麒麟相见时感叹地说:“如今世风恶薄,偏生这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政治风云中的“非禽非兽之徒”最善于辨风向,赶风头。他们手执翻天印、阴阳镜,既能左右逢源,又能左右开弓,忽而象是改革开放的鼓吹者,忽而又如强人剪径似地厉声喝问:“姓社还是姓资!?”一副“唯我正确”、“唯我独革”的神态。
其实,哪里有什么“一贯正确”?
古往今来,伟人圣贤说话尚且难以做到“句句是真理”,何况我等凡夫俗子?事物在发展,认识在变化。也许昨日错了,今日对了;也许昨日对了,今日反而错了,这原本无可厚非。对了便对了,错了便错了;对了坚持下去,错了改过来就是。对了何足喜?错了何足虑?
人,既不能成为“常胜将军”,又何必硬要去当“事后诸葛亮”呢?
“常胜将军”不存在,“事后诸葛”也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