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7月11日
第2版
02

小“舞台”上唱“大戏”

——记南郑县大河坎中心小学校长兼大河服装厂厂长谭智德

油菜花铺金飘香的季节,国家教委兼职督学张克俭来到了汉江畔的南郑县大河坎镇中心小学。在该校校办的大河服装厂,这位原省教育厅老厅长边参观边听校长兼厂长谭智德的介绍,连声称赞:“你们的方向是对的!”临行前张克俭挥毫命笔,“以企促教,富校育人”八个大字跃然纸上。

46岁的谭智德现在仍为民办教师身份,但他从事教育事业已有30个寒暑。他所在的中心小学有教师16名,学生400余名,这样的“舞台”在南郑县也是一个小不点儿。在改革的大潮中,谭智德调查分析陕南销费市场的需求后,决计办一个校办企业——大河服装厂。设有资金,他以个人的名义贷款2万元,还献出了拍买妻子经营的小商店所得的2万元。接着,他又发动教师集资1.31万元,共凑企业启动资金5万元;没有技术,他就从西安买回105幅制版,还高薪从外地请来两名技师和一名服装设计师;没有场地,他从附近农村租了6间民房暂用;没有工人,他张贴招工广告让农村青年现场踏缝纫机考核,通过本校附设的职业技校短期培训上岗。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筹建,大河服装厂于1990年10月正式投产。

在办厂的日日夜夜里,谭智德白天组织教学与生产,夜晚在灯下攻读专业技术和经营之道,很快学会了踏缝纫机、熨烫、成本检验技术,基本掌握了服装生产的全部工艺。为了扩大市场,谭智德沿阳安线上的安康、略阳、勉县各县奔波,常常是白天联系业务,晚上乘车赶路。自己家6000元买的摩拖车成了他跑业务、搞推销的公用车,近年来他一个人推销产品180万元。为了办学和办厂,谭智德忙得春节不能回家过团圆年,岳父去世无暇奔丧,妻子住院也顾不上照顾而让孩子轮流值班。老谭就是这样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界限地拼着命干,以至于一次累得昏倒在工作岗位上……

斗转星移,这家校办工厂已诞生一年零八个月了,共计完成产值200万元,实现利税20.5万元,为改善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提供资金7.3万元,使该校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成为汉中地区的标准化小学示范点,所在地成为汉中地区第一个无盲乡镇。现在,大河服装厂固定资产为40万元,有流动资金60万元,产品有西服、劳保服、少先队服、茄克衫、夹大衣等9个系列数百个品种,成为陕南出名的校办企业之一。该厂在陕南11个县市设有13个经销网点,并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少先队队服定点生产厂家。

在本月召开的省劳模大会上,记者结识了当选为省劳动模范的谭智德,他的勃勃雄心、精明强干和充满感染力的谈话使人们不禁想到:在大河坎这乡村学校小小的“舞台”上,一幕“以企促教、富校育人”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本报记者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