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揉屁股”好!
·王隽峰·
过去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某报刚刊登了批评某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文章,随后又登出由于“技术故障”或“工作人员粗心大意”致使“少数次品流入市场,我们已郑重向某用户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的厂家声明,也有的是报纸、用户关于该企业接受教训、提高质量的报道。诚如小孩不听话,大人气不过打其屁股,又因其哭闹为其揉屁股。报社之所以又“打屁股”又“揉屁股”,往往出于多方面考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某些厂家闹得凶、告得凶。
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对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和其生产厂家单位来了个大曝光,理直气壮地为消费者仗义执言,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屁股”不“揉屁股”,这种作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