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四院30载艰苦奋斗为航天事业提供优异“动力”
我国固体火箭技术正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本报讯 肩负着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重任的航空航天部第四研究院,建院30年来,为我国运载火箭和战略战术导弹提供了几十种多用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使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技术正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是在帝国主义封锁、“老大哥”讽刺和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30年来,该院全体科技人员、干部和工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辗转于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塞外草原、秦岭深山,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土法上马,从粗到精,经历了单纯预先研究、单一战略型号研制、战略战术并举3个阶段,闯出一条富有我国特色的固体火箭发展道路。在我国目前已发射的32颗卫星中,有21颗卫星的发射运用了该院的固体发动机。它们包括1974年4月发射的“东方红”卫星所用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发动机;6次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都把卫星准确地送入了预定轨道,其定点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先后12次为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提供了制动发动机,其回收率达100%,使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其中最后两次提供的发动机,还荣获国家金奖和银奖。
30年来,该院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显赫的功绩,多次受到表彰。我国航天事业的老领导,原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还曾题词赞誉该院:“合金钢不坚,中子弹何难,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关。”(邓丁荣 马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