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浅说
少樊
“迫不得已”的事世上常有。同样,“迫不得已”的人也不乏见。因而常见时下的某些人在打着饱嗝、拎着礼品、揣着钱钞从公门步回家门的时候,颇显冤枉委屈地从牙缝里剔出一句:“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难煞我矣!”
实际略懂行情的人都知道,事情并非到了逼迫得不行的地步,实质上心里却是早做好了“得已”的准备。不过总觉“得已”的似欠高雅,就再来一番把玩文字的游戏。使其“得已”的既堂而皇之又心安理得,悠然而又游然。
“迫不得已”的事史书中已早有记载,汉将李陵就是其一。他抗击匈奴,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终因供养不济,援兵未至,被俘匈奴。武帝闻听李陵拒降,派使营救。结果使者一句李陵教匈奴练兵,劝武帝下诏诛灭李家九族。等公孙敖再出使匈奴,并清教匈奴练兵的原是汉将李绪。李陵被逼无奈,只得背汉,做出了迫不得已的选择。惜乎一代名将,沦落敌手。
古事令人扼腕,今事更使人钦敬。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大学者钱钟书,曾被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第一批名单中列入,而且被拍摄者还会得到一笔较为丰厚的酬金。对于许多人巴不得的事,钱老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至此,或许有人要说你的事实很中国。那么咱就续上一段“洋”的。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来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1964年当选为该奖的得主萨特先生,却把五万多美元的巨额奖金看作文化机构的一种贿赂,要求不要颁给他。授奖机构照颁不误,他则坚拒不受。试想如此缺少商品经济观念的文学巨人,比起吾辈中的某些人来不知要逊色多少倍。迫不得已是当花架子玩的,谁让你萨特先生去当真呢?
“迫不得已”在时下尚属流行。可略加观察琢磨就有手段高下之别。可有些并非迫不得已的事,被某些人依此做为挡箭的盾牌、借口或幌子,专干一些鸡鸣狗盗的事而冠以美名取悦于上司,一旦上级查来,便以迫不得已工作需要了之。
其身正,不令则行。遇人做事谁个不遇上“迫不得已”的时候,但只要不丧失气节和做人的良心,“得已”一下也无伤大雅。假如时时、事事都以迫不得已来办,恐怕迟早是要出事的。但愿迫不得已的事常有,而迫不得已的人不常有。一旦这样,世风也许会更好一些。